专题?/p>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p>
1
?2018·河南省安阳一?/p>
)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B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能说明“作为遗传物质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p>
C
.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均会发生的碱基配对是?/p>
A
?/p>
T
?/p>
C
?/p>
G
D
.利用酶的专一性可探究某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p>
DNA
还是
RNA
[
解析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p>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
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p>
A
正确;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进入噬菌体的只?/p>
DNA
,却能合
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p>
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
正确;生物的遗传物质?/p>
DNA
?/p>
RNA
,所以其遗传物质
?/p>
RNA
时复制过程中不会发生碱基配对
A
?/p>
T
?/p>
C
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利?/p>
DNA
酶或
RNA
酶可探究某未知病
毒的遗传物质?/p>
DNA
还是
RNA
?/p>
D
正确。故选:
C
?/p>
2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A
.该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p>
B
.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p>
DNA
作为模板,而原料?/p>
ATP
、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p>
C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p>
32
P
?/p>
35
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
D
.若?/p>
32
P
对噬菌体双链
DNA
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p>
n
次,则含
32
P
?/p>
DNA
?/p>
占子?/p>
DNA
总数?/p>
1
2
n
?/p>
1
[
解析
]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的时候是?/p>
DNA
注入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p>
DNA
为模板,利用?/p>
菌的原料来合成噬菌体?/p>
DNA
及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
32
P
?/p>
35
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p>
证明?/p>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可将分离出来的蛋?/p>
质单独注入细菌中?/p>
看能否产生同样的噬菌体后代;
DNA
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p>
所以用
32
P
标记的噬菌体双链
DNA
?/p>
让其连续复制
n
次后,含
32
P
?/p>
DNA
应占子代
DNA
总数?/p>
2
2
n
?/p>
1
2
n
?/p>
1
?/p>
3
.某基因
(
14
N)
含有
3000
个碱基,腺嘌呤占
35%
。若?/p>
DNA
分子?/p>
15
N
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p>
?/p>
3
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
如图②。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B
)
A
?/p>
X
层中的基因只?/p>
14
N
标记?/p>
Y
层中的基因只?/p>
15
N
标记
B
?/p>
W
层中?/p>
15
N
标记的胞嘧啶
3150
?/p>
C
?/p>
W
层与
Z
层的核苷酸数之比?/p>
1
?/p>
4
D
?/p>
X
层中含有的氢键数?/p>
Y
层的
3
?/p>
[
解析
]
X
层中的基因中?/p>
14
N
标记和含
15
N
标记?/p>
Y
层中的基因只?/p>
15
N
标记?/p>
A
项错误;
W
层中?/p>
15
N
标记的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