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十一?/p>
劳动关系
考过
2
次简答;
3
次案?/p>
07.1
?/p>
&07.10
?/p>
&13.10
?/p>
1
?/p>
劳动法律关系
(
识记
)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p>
(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人们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p>
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是: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规范?/p>
02.10
简
&04.7
简
2
?/p>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取决的因素
P373:
1)
生产过程中以其他要素投入替代劳动力的难易
程度?/p>
2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3
)其他要素投入的供给弹性;
4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p>
?/p>
07.7
?/p>
&05.7
?/p>
3
、集体谈?/p>
&
集体协商
P367
?/p>
企业代表或雇主代表与劳动者或雇员群体的代表(一般是?/p>
会)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确定劳动条件各方面内容的行为与过程?/p>
?/p>
13.1
简
&12.10
?/p>
4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p>
(
领会
)P357
答:
1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法律对人们的劳动行为及
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整而出现的一种状态?/p>
2
)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p>
3
?/p>
是一种双?/p>
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等关系?/p>
4
)是以国家强制力?/p>
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是由观念抽象状态转化为现实秩序的一种状态?/p>
?/p>
09.10
简
5
?/p>
简要说明企业雇佣调整的具体形式及特点?/p>
P196
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形式主要有以下制?/p>
P366
:集体协商制度、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
经济决策、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个独立程序,?/p>
有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p>
、雇员参股制?/p>
?/p>
14.4
?/p>
&13.10
简
&09.10
多?/p>
&12.1
多?/p>
&08.10
?/p>
6
?/p>
简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p>
(
领会
)
?/p>
P355
答:
1
)劳动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基础,也是它的实质与内容?/p>
(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p>
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劳动关系通常与集体劳动相联系,通常与有酬劳动相联系?/p>
2
)劳动关系有人身
关系与财产关系兼有的特征?/p>
3
)劳动关系有平等性与隶属性?/p>
4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p>
?/p>
10.10
?/p>
7
?/p>
我国劳动关系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p>
物质利益原则为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p>
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简答应用)
P364
?/p>
?/p>
1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明确各种利益主体有自己独立的物质利益,保障利益主体追求自己应得利益的权利,
不允许在利益主体之间搞“平调?/p>
,从而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
?/p>
2
)物质利益平衡机制。解决各种独立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平等协商、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p>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唯一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方式?/p>
?/p>
3
)物质利益调节机制。国家利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国家和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p>
?/p>
4
)物质利益约束机制。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强制手段,使每个利益主体都不能为自身的利益而为
所欲为,从而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个利益主体利益协调发展?/p>
10.10
?/p>
8
?/p>
H
公司想让员工
A
走人,但又不想赔偿。于?/p>
H
公司就核查了
A
的学历真伪,又查?/p>
A
在进?/p>
H
公司之前的职位、工作时间等?/p>
结果发现
A
的简历存在做假的问题?/p>
H
公司就认定与员工
A
签订的劳动合同无
效,?/p>
A
损害?/p>
H
公司的知情权,隐瞒真实学历、工作经历等,并且以欺诈手段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最?/p>
H
公司以此为由请员?/p>
A
走人,并且没有作出任何赔偿?/p>
2008
?/p>
1
?/p>
1
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第
8
条谈了关于知情权,内容如下:用人单位招用劳动?/p>
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p>
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p>
?/p>
26
条谈及劳动合同无效,其中?/p>
1
款如下: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p>
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p>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学历、身份、工作经历方面作假,则会导致极严重的后果——劳动合同无效?/p>
被解聘、拿不到赔偿?/p>
(1)
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p>
?
(2
?/p>
)
(2)
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p>
?(2
?/p>
)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