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p>

 

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

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p>

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p>

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p>

以确保结构安全?/p>

 

1

设计

 

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设?/p>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

GB50010-2002

的规定;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

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p>

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规则的平面?/p>

 

1.2

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应按?/p>

范配置抗裂度,收缩变形的钢筋?/p>

 

1.3

为防止转?/p>

45

斜裂缝,应在转角配置放射筋。长

度大?/p>

1/3

跨。上部支座负弯矩筋应每隔

1

根设?/p>

1

根通向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p>

缝。同时分布筋应加密,间距

150

?/p>

200mm

。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

缩变形的能力?/p>

 

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p>

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直径不应小?/p>

6mm

,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

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

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

%?/p>

 

1.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p>

100mm

,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

?/p>

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p>

 

1.6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p>

现浇板的设计

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

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p>

4@100

?/p>

600mm

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p>

 

1.7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

240mm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

面高度应不大?/p>

300mm

?/p>

 

1.8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

?/p>

且不宜大?/p>

C40

?/p>

 

1.9

屋面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贯通钢筋,

建筑物两端至少第一个开间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p>

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p>

100mm

,直径不宜少?/p>

8mm

;现浇板端部转角处应设置?/p>

少于

710

、长度不小于

1/3

板跨且不小于

1.5m

的放射形钢筋?/p>

 

1.10

当楼板与外墙构造柱

和圈梁整体现浇时?/p>

应采取适当控制梁?/p>

柱截面尺寸或增加板厚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刚度?

Ͼλ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p>

 

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

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p>

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p>

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p>

以确保结构安全?/p>

 

1

设计

 

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设?/p>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

GB50010-2002

的规定;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

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p>

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规则的平面?/p>

 

1.2

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应按?/p>

范配置抗裂度,收缩变形的钢筋?/p>

 

1.3

为防止转?/p>

45

斜裂缝,应在转角配置放射筋。长

度大?/p>

1/3

跨。上部支座负弯矩筋应每隔

1

根设?/p>

1

根通向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p>

缝。同时分布筋应加密,间距

150

?/p>

200mm

。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

缩变形的能力?/p>

 

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p>

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直径不应小?/p>

6mm

,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

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

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

%?/p>

 

1.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p>

100mm

,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

?/p>

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p>

 

1.6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p>

现浇板的设计

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

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p>

4@100

?/p>

600mm

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p>

 

1.7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

240mm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

面高度应不大?/p>

300mm

?/p>

 

1.8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

?/p>

且不宜大?/p>

C40

?/p>

 

1.9

屋面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贯通钢筋,

建筑物两端至少第一个开间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p>

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p>

100mm

,直径不宜少?/p>

8mm

;现浇板端部转角处应设置?/p>

少于

710

、长度不小于

1/3

板跨且不小于

1.5m

的放射形钢筋?/p>

 

1.10

当楼板与外墙构造柱

和圈梁整体现浇时?/p>

应采取适当控制梁?/p>

柱截面尺寸或增加板厚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刚度?

">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p>

 

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

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p>

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p>

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p>

以确保结构安全?/p>

 

1

设计

 

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设?/p>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

GB50010-2002

的规定;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

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p>

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规则的平面?/p>

 

1.2

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应按?/p>

范配置抗裂度,收缩变形的钢筋?/p>

 

1.3

为防止转?/p>

45

斜裂缝,应在转角配置放射筋。长

度大?/p>

1/3

跨。上部支座负弯矩筋应每隔

1

根设?/p>

1

根通向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p>

缝。同时分布筋应加密,间距

150

?/p>

200mm

。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

缩变形的能力?/p>

 

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p>

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直径不应小?/p>

6mm

,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

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

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

%?/p>

 

1.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p>

100mm

,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

?/p>

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p>

 

1.6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p>

现浇板的设计

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

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p>

4@100

?/p>

600mm

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p>

 

1.7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

240mm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

面高度应不大?/p>

300mm

?/p>

 

1.8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

?/p>

且不宜大?/p>

C40

?/p>

 

1.9

屋面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贯通钢筋,

建筑物两端至少第一个开间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p>

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p>

100mm

,直径不宜少?/p>

8mm

;现浇板端部转角处应设置?/p>

少于

710

、长度不小于

1/3

板跨且不小于

1.5m

的放射形钢筋?/p>

 

1.10

当楼板与外墙构造柱

和圈梁整体现浇时?/p>

应采取适当控制梁?/p>

柱截面尺寸或增加板厚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刚度?

Ͼλ">
Ͼλ
Ŀ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 百度文库
新建
上传
首页
助手
最?/div>
资料?/div>
工具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p>

 

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

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p>

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p>

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p>

以确保结构安全?/p>

 

1

设计

 

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设?/p>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

GB50010-2002

的规定;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

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p>

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规则的平面?/p>

 

1.2

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应按?/p>

范配置抗裂度,收缩变形的钢筋?/p>

 

1.3

为防止转?/p>

45

斜裂缝,应在转角配置放射筋。长

度大?/p>

1/3

跨。上部支座负弯矩筋应每隔

1

根设?/p>

1

根通向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p>

缝。同时分布筋应加密,间距

150

?/p>

200mm

。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

缩变形的能力?/p>

 

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p>

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直径不应小?/p>

6mm

,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

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

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

0.15

%?/p>

 

1.5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p>

100mm

,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

?/p>

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p>

 

1.6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p>

现浇板的设计

厚度不宜小于

100mm

,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

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p>

4@100

?/p>

600mm

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p>

 

1.7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

240mm240mm

,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

面高度应不大?/p>

300mm

?/p>

 

1.8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

?/p>

且不宜大?/p>

C40

?/p>

 

1.9

屋面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贯通钢筋,

建筑物两端至少第一个开间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p>

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p>

100mm

,直径不宜少?/p>

8mm

;现浇板端部转角处应设置?/p>

少于

710

、长度不小于

1/3

板跨且不小于

1.5m

的放射形钢筋?/p>

 

1.10

当楼板与外墙构造柱

和圈梁整体现浇时?/p>

应采取适当控制梁?/p>

柱截面尺寸或增加板厚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刚度?



ļ׺.doc޸Ϊ.docĶ

  • 2014滮ҵ()
  • һ ¼
  • йҵϢչʮ塱滮й첿
  • 5.΢Ŵ
  • ʩ
  • 2016-2022йĸҵ⼰չо - ͼ
  • 2018 - 2019ѧĵһԪѵһ˽̰ѡйŴʫ
  • е·޹̵ľϸ - ͼ
  • Ӫϰ ѡж
  • ѧ ѧ ѧ

վ

԰ Ͼλ
ϵͷ779662525#qq.com(#滻Ϊ@) ICP2000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