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在线培训课程学习体?/p>
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
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
点体会分享一下?/p>
在听课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广信教授对土力学岩土工程问题的哲学思考。这种科
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理解和学习的方式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觉得很新颖,很立体。他认为?/p>
学源于岩土,岩土充满了哲学。分析时他提出岩土是人类最早接触和最早使用的材料,旧?/p>
中、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人类使用岩土材料的水平;几大古文明(古希腊、古希伯来、古?/p>
度、两河文化、印第安人、古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是上帝(神)
用土创造的。而且还指出土层的厚度与文明、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成正比;人类耕耘营
造,生生不息,建造了宏伟的楼堂殿宇、大坝长堤、千里运河、万里长城,创造了一个个璀
璨夺目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岩土材料以其与人类间悠久而密切的历史渊源而出现在哲学命题
中。根据自身所学所感的总结,李广信教授归纳出:一方面岩土作为非连续性、多相性和?/p>
老的天然材料,形成其性质的复杂性和极大的不可预知性;另一方面岩土工程是充满了不确
定性,
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p>
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p>
学习岩土?
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p>
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p>
,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大师在讲课?/p>
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p>
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p>
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
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
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p>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
发展的因素。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p>
型工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
是违反了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觉
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p>
思考。也使我越来越坚信,
《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
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
杂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
晰的抓住主要矛盾。比如:?/p>
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p>
数值;
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p>
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
应遵循:
无为而治?/p>
顺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p>
展阶段等等?/p>
对于《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李广信教授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包括三个方面,?/p>
先是土的三大特性,其次是经典土力学的三大定律,最后是土的三类岩土工程问题。三个方
面内容环环相扣,土的特点决定土的受力情况和发展定律,工程岩土问题需要遵循定律来?
到设计目的,这样使土力学整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面的形式,而不是成知识点的形式?/p>
在听课过程中对李广信教授讲解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提出了趣味土力学的说法。他认为?/p>
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类比、比喻和故事等,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能够加强对?/p>
念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授课毕竟不是脱口秀,避免过多的“包袱”冲淡了课程的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