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
?/p>
?/p>
1
?/p>
“五四”文学革?/p>
“五四”文学革命于
1917
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
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
旗帜。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文?/p>
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p>
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
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p>
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鲁迅的小说
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p>
“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
的一?/p>
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p>
2
?/p>
《新青年?/p>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p>
1915
年创?/p>
(
第一卷名《青年杂志?/p>
)
,陈
独秀主编?/p>
1918
年,
《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p>
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p>
《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
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
文学?/p>
《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的《狂人日
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p>
?/p>
3
.革命文学论?/p>
革命文学论争指的?/p>
1928
?/p>
1929
年鲁迅?/p>
茅盾等和创造社?/p>
太阳社关于无产阶?/p>
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
受国内外革命阵营?/p>
(
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p>
)
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p>
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
的攻击。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
阳社的错误。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p>
(
创造社、太
阳社多数成员是党?/p>
)
停止。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p>
4
.两个口号论?/p>
两个口号论争指的?/p>
1936
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p>
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
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p>
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等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p>
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
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p>
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p>
,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p>
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
下围?/p>
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p>
团结?/p>
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p>
5
.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