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病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34: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该病例主要表现为:高AG型代酸 →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γ-氨基丁酸生成↑→中枢抑制 (精神萎靡、嗜睡等)

这个病人是以腹写为主引起的酸碱失衡,一般应为正常AG型(高血氯性)代酸(失HCO3

----

→血Cl)但这个病人为什么是高AG型的代酸?可能原因:①呕吐,丢去了Cl,使血Cl不增高;②发热,肌肉耗氧增强,但Hb↓,导致机体供氧不足,无氧代谢↑→乳酸堆积→AG↑

三、防治原则

补碱、 补钾、 根据BE负值多少来补碱,(补0.3mmol NaHCO3/每个负值)

讨论病例2:

女,38岁。发作性喘息26年,下肢浮肿10天入院。查:呼吸24次/min,唇甲紫绀,杵状指,双肺满布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呼气延长,叩诊过清音,双侧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ECG示:右室肥厚,心肌缺血。

血气结果:PH7.29,PaCO277.7mmHg,PaO257.8mmHg。BE10.9mmol/L,HCO337.7mmol/L. (摘自“临床血气分析”)

一、病理过程

1、Ⅱ型呼衰:哮喘史、感染发作(湿罗音)、阻塞性肺气肿(叩诊过清音,呼气延长)

有高碳酸血症(PaCO2↑)

2、低张性缺氧:PaO2下降,杵状指,唇甲紫绀

3、心功能不全(右心):哮喘史、阻塞性肺气肿,肝颈反流(+)、下肢水肿、ECG改变。 4、酸碱失衡:呼吸性酸中毒

结合病史可知,PaCO2原发增高→pH下降, HCO3代偿性增高 呼酸代偿公式计算:预测HCO3=24+0.4*(77.7-40)±3=39.1±3 实测HCO3=37.7,为单纯型呼酸 5、水肿:心衰,静脉回流受阻。 二、发病机制

①长期哮喘并发慢支→气道(胶原纤维、平滑肌)重建,气道增厚狭窄,通气障碍、继发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通气不足,外呼吸功能障碍→PaO2↓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低张性缺氧,同时,CO2潴留,PaCO2↑→Ⅱ型呼衰,以及呼吸性酸中毒 ②其余机理与示范病例一基本相同,主要与缺氧引起肺A高压有关。

----

三、防治原则

1、吸氧 2、抗感染

3、缓解痉挛、解除阻塞 4、纠正酸碱失衡

讨论病例3:

患者男性,24岁,在一次拖拉机翻车事故中,整个右腿遭受严重创伤,在车下压了大约5h才得到救护,立即送往某医院。

体检:血压8.6/5.3Pa(65/40mmHg), 脉搏105次/min, 呼吸25次/min。伤腿发冷、发绀,从腹股沟以下开始往远端肿胀。膀胱导尿,导出尿液300ml。在其后的30-60min内经输液治疗,病人循环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右腿循环也有好转。虽经补液和甘露醇使血压恢复至14.6/9.3kPa(110/70mmHg),但仍无尿。入院时血清K为5.5mmol/L,输液及外周循环改善后升至8.6mmol/L,决定立即行截肢术。

右大腿中段截肢,静注胰岛素、葡萄糖和用离子交换树脂灌肠后,血清K暂时降低,高钾血症的心脏效应经使用葡萄糖酸钙后得到缓解。

伤后72h内病人排尿总量为200ml,呈酱油色,内含肌红蛋白。在以后的22天内,病人完全无尿,持续使用腹膜透析。病程中因透析而继发腹膜炎,右下肢残余部分发生坏死,伴大量胃肠道出血。伤后第23天,平均尿量为50-100ml/24h,尿中有蛋白和颗粒、细胞管型。血小板56×10/L(正常(100-300)×10/L或10-30万/mm),血浆纤维蛋白原1.3g/L(正常2-4g/L),凝血时间显著延长,3P试验阳性。BUN17.8mmol/L(50mg%,正常3.2-7.1mmol/L or 9-20mg%),血清肌酐388.9μmol/L(4.4mg%,正常值88.4-176.8μmol/L or 1-2mg%),血K6.5mmol/L,pH7.18,PaCO23.9kPa(30mmHg)。虽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但病人一直少尿或无尿,于入院第41天死亡。(摘自“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

+

9

9

3

+

+

一、 病理过程

1、创伤性休克:病史、Bp下降、脉搏细速 2、应激:创伤史

3、急性肾衰:休克、无尿、尿成酱油色、血肌酐增高、BUN增高、蛋白尿、管型尿 4、DIC:pt下降、Fbg下降、凝血时间延长、3P试验(+) 5、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肾衰、DIC、胃肠道出血(应激+DIC) 6、高血钾:5.5mmol/L→8.6mmol/L(组织损伤,细胞内钾释放及酸中毒) 7、酸碱失衡:休克、肾衰病史,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pH:7.18 二、

发病机制

三、

防治原则

病例中已述

讨论病例4:

男,28岁,因右肋疼、乏力4年,呕血、便血、昏迷15h急诊入院。患者于5年前工作后感到十分疲乏无力,休息疲劳不能解除。夜间发热、出汗。不思饮食,肝区疼痛。约半月后,发现面色及眼球黄染,门诊发现肝大,肝功不正常。诊断“肝炎”,在本单位治疗半年。黄染渐退,疲乏无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但身体情况较前差,只做些轻工作。1年半前因工作劳累,疲乏渐渐加重,右肋区也经常疼痛,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为每天4-8两。时有头昏,不愿活动,不能支持工作而休息。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身体日渐消瘦。1个月前断续少量呕血、解黑便。入院前一天晚8时,同事发现患者勉强呈站立状,衣服扒乱,裤子坠地,意识欠清楚。地面有一摊黑红色大便,烦燥不安,晚11时送到我院时,已昏迷。在门诊又多次呕吐咖啡色血液,解暗红色血便,给以止血、输液输血800ml等抢救后收入病房。查体温36.4℃,P140次/min,Bp12.0/7.5kPa(90/56mmHg),R32次/min。有鼾声,深度昏迷。营养欠佳。面色晦暗,手背、颈部有多数蜘蛛痣,肝掌,巩膜不黄,瞳孔稍散大,角膜反射消失。眼睑浮肿。有特殊肝臭味。双肺粗湿罗音。心脏(一),腹部饱满,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叩诊脐以上稍鼓,无明显移动性浊音。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四肢肌肉松驰,膝反射弱,巴宾斯基征阳性。血象:血色素106g/L,血小板47

×10/L(正常100×10/L),WBC20.6×10/L,中性92%,单核2%,淋巴6%。尿蛋白(+),RBC少许,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大便潜血强阳性。肝功:总胆红素5mg%(正常值0.1-1.0mg%),GPT220(正常值0-40μ/L),A/G=1.8/3(正常值1.5-2.5/1)。血氨140.3μmol/L(239μg%,正常值<59μmol/L),凝血酶原时间23s(正常值<15s),BUN63.18mmol/L(88.5mg%,正常值:10-15mg%)。(摘自“病理生理学实验教程”)

一、病理过程

1、肝功能不全:肝炎史、食道静脉曲张肝掌,蜘蛛痣,门诊发现肝大,肝功不正常等。

2、肝性脑病:有典型的肝性脑病各期的临床表现、行为异常(衣裤)、最后发展为昏迷,体征:巴(+)、肝臭、血氨增高等

3、失血性休克: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呕血、黑便,Bp下降、脉搏细速 4、肝肾综合征:尿蛋白、RBC、管型、BUN↑

二、发病机制

999

三、防治原则

1、止血 2、抗休克 3、护肝 4、抗肝昏迷 5、改善肾功能

讨论病例5:

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h入急诊病房。患者于当日上午7时30分突然心慌,胸闷伴大汗,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上午9时来诊。体检:血压65/40mmHg,意识淡漠,双肺无异常,心率37次/min,律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否认冠心病史。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多巴胺、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进行扩冠治疗。上午10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10时40分出现阵发性心室颤动(室颤),立即以300J除颤成功,至11时20分反复发生室性心动

过速(室速)、室颤,其中持续时间最长达3min,共除颤7次(300J5次、360J2次),同时给予利多卡因、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律转为窦性,血压平稳,意识清楚。11时30分症状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上段85%狭窄,中段78%狭窄。病人住院治疗22天康复出院。(摘自戚晓红主编《病理生理学》) 一、病理过程

1、 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

2、 急性心衰:心慌、胸闷、心输出量严重下降,导致血压下降,造影冠状动脉狭窄,急性

心肌缺血,导致急性心衰。 3、 心源性休克:病史、BP 65/40mmHg 4、 I/R损伤:溶栓后发生室颤等 二、发病机制

溶栓后发生I/R损伤机制:

1, 与氧自由基增加有关:1)线粒体内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加,2)血管内皮细胞内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加,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活性氧,4)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5)诱导型NOS表达增强,6)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2, 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1)细胞膜通透性增加,2)Na-Ca交换增加,3)儿茶酚胺增多,

4)活性氧产生增加。

常可发生I/R性心律失常或可见心肌顿抑,其发生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I/R中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心肌细胞膜损伤,膜蛋白如钙泵、钠泵及Na/Ca交换系统功能受抑制,胞浆Na、Ca

+

2+

+

2+

+

2+

浓度升高,造成细胞肿胀和钙超载。钙超载可激活多种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破坏细胞膜,从而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心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颤)。 ② 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而影响能量代谢:

表现为线粒体功能抑制,ATP生成减少;钙超载干扰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也使ATP减少,ATP减少使ATP敏感性钾通道激活从而改变了心肌电生理,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③ I/R时Na/Ca交换形成一过性内向离子流:

在心肌动作电位后形成迟后除极,引起心律失常。

四、防治原则

抗休克、扩冠、溶栓、除颤

+

2+

酸碱失衡病例分析计算,是我们病生的一个难点,下面这10个酸碱失衡题目,请同学们

下课后参考我前面讲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认真做一做,把课堂上各自讨论的病例好好归纳总结,一并写出报告三天内交给老师。

酸碱失衡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