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9 11:3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威海高区实验小学 邹燕娜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明确笔算算理。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前复习,为新知铺垫。
【设计意图: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复习笔算,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上册所学的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新课做准备。】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风筝加工厂,共同解决了师傅们能否完成任务的问题,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工厂。(课件出示情境图左半侧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1.解读信息。
一组的工人师傅正在加工风筝,阿姨说:“我们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
(1)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2)平均每人做了多少只燕子风筝? (3)平均每人每小时加工多少只燕子风筝?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少只燕子风筝?应该怎样计算呢?
3.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63÷3= 师:为什么用除法?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3小时做了63只燕子风筝,要求每小时做多少只,就要把63只风筝平均分成3份,所以要用除法。
4.自主猜想。
师:想一想,63÷3等于多少呢?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一部分学生会回答出:21。)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
活动三: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动手分一下吧。如果把63只风筝带来太麻烦了,怎么办呢?(引导生说出借助小棒。)
【设计意图:在以往教学中,当出现算式63÷3时,通常会有一部分学生能口算出得数。这里教师不是直接判断部分学生计算的“21”是否正确,而是转向解决问题方法的讨论,目的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为每人准备63只小棒,引导学生按要求摆放在右图上面圈中,然后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后,找一名同学到前面展示分的过程,纠错后课件再次呈现分的过程,将课本中小棒图动态完整呈现,分后在上面大圈中留下小棒虚线图o(引导学生说清: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2捆;把3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1根。两次每份共分得21根。)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本环节旨在通过操作学具,让所有学生在动手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为抽象成符号化竖式做准备。】
活动四:算法探究,学习竖式。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将刚才分小棒的过程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的情况:
方法(1)想乘算除法:因为21×3=63,所以63÷3=21。 方法(2)60÷3=20,3÷3=1,20+1=21。
方法(3)竖式1:一次除完
针对方法(2),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针对方法(3),竖式1评价点落在“没有呈现两次分的过程”上;竖式2则让学生对照 课件中的小棒图分析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
师:分小棒的时候,先分6捆,再分3根;在竖式中就要先分6个十,再分3个一。先分6个十,每份分得2个十,在十位上商2,有这样的3份,2个十乘3共分掉6个十,6减6得O,整捆正好分完;再分3个一,每份是1,在个位上商1,3乘1得3,3减3得O,单根正好分完。全部分完后,所得的结果是21。(师边说边板演,引导学生思考,2为什么写在十位?1为什么写在个位?)
回顾整理竖式,第一次除表示了分6捆的过程,第二次除表示分3根的过程。 对比分析:仔细观察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看它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生发现:60÷3=20就是竖式中第一次除的过程,3÷3=1就是竖式中第二次除的过程,20+1=21就是竖式中的商。)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运算能力的提高,即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环节非常注重数形结合,将竖式的形成与分小棒的过程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体会竖式写法的科学性,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活动五:巩固练习。 1.
:交流时让说说竖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