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精粹教案3 粤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6:0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精粹教案3 粤教版必

修1

一、 教学目的:【屏幕显示】一 1、 学习传记文体的特点。

2、 掌握本文先总后分,以及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描写、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手法。

3、 通过阅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分析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学习孙中山先生当担临时大总统以后,仍然保持平民意识、生活淡泊、节俭,遇事首先想着人民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屏幕显示】二 1、 第①②段的语言分析。

2、 通过环境、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3、 用一句话总领下文,然后具体描叙的组材方法。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请学生看注解①提供的两个信息:一是文本出处;二是作者简介。请学生看标题:引号表特定称谓。“布衣”和“总统”反差巨大,凸现孙中山品格的崇高。标题鲜明,吸引力大。 (一)讲读课文(请同学们给每段标序号)

1、 读第一段,分析:

坐都:坐,坐镇,都,都督,掌管。名词作动词。 “坐都”后省略介词“于”,坐都南京,指在南京坐镇,掌管军政大权,意思是在南京当上临时大总统。

文中这样写,很有气势,“坐都”表明位高权重,声威显赫,与下文“布衣总统”形成鲜明对照。

“喜欢”的宾语“…称呼他。”

【小结】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总领下文,显得眉清目楚。 2、 读第②段,提问:

① 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哪里承上,哪里启下? ② 分析“这个故事起自……”的语言结构。 ③ 这故事精彩之处在哪里? (阅读下面③④段课文然后回答)(可讨论)【屏幕显示】三 精彩故事:

A 张之洞不悦,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上联退回。(故事缘起) B 孙中山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了下联,再送。 (故事的经过) C 张之洞大惊,立即迎见,还有以大礼相待。 (故事的结果)〈喜剧式结局〉 名片背面: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退回。 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候——回敬。

分析:张之洞不悦于前,大惊于后,并以大礼相待孙中山先生,为何有这么大的转变? 不悦于前——以为普通儒生,没什么真才实学,而又胆大妄为(存有偏见) “大惊”,“立即吩咐”,“大礼相待”——来者不凡,重才,爱才(有大志,有真才实学) 词语:“一介”,“三字贴”,“不知天高地厚”。 第④段最后一句:

“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屏幕显示】四 提问:句中的“此”指代什么?

A 张之洞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B 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敢到总督府求见一品大员张之洞。 C 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敢到总督府求见一品大员张之洞,在求见遭拒后,在名片后写上“…布衣亦可傲王候”与张之洞针锋相对。

D 孙中山看了张之洞的几句话后,在名片上写上“…布衣亦可傲王候”。

【小结】②③④段插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②段承上启下,引出精彩故事,第④段最后一句,回应第②段,综合概括,画龙点睛。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孙中山年青时候就敢于傲视王候,决心改造旧世界、改造旧中国的雄心壮志 3 、分析第⑤段

第一句齐读一遍,然后提问:

① 这个句子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呼应第一句,言归正传,回答文章第一句,点明原因。启示下文) ② 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可以覆盖到哪里?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屏幕显示】五 生活照样简朴:

第⑤段居室陈设—简单 第⑥⑦段衣着——朴素

第⑧段起居——有条理有规律 第⑨-⒁段饮食——俭朴 第⑤段分析数量词的使用。

第⑧段“日常生活”外延过大,应改为“日常起居”。

第⑨段“生活十分简朴”与第⑤段重复,且显得过泛,改为“饮食十分俭朴” 第⒂段开头加一句“孙中山虽然当了大总统,但是他外出总是不事张扬。”

这样改动,使全文脉路整然有序,每部分开头、每层开头都有一句总括性语言领起下文,显得眉目清楚。 【屏幕显示】六 布衣总统: 1、称谓的来历

2、生活简朴(①居室 ②衣着 ③起居 ④饮食) 3、出巡不事张扬

归纳主题思想:

本文写孙中山先生当了临时大总统后,保持平常心态,平民本色,生活简朴,甘于淡泊的高尚品格。

4、最后讨论一个问题: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哪些地方? 【屏幕显示】七 ① 结构上:脉路很清晰,每个部分,每个层次都有一句总括性语言总领下文。例如……(略) ② 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如:写居室陈设——环境描写;写起居,“记下来”“刮胡子”、“刷衣服”、“对镜子”……梳好“——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更突出: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工作。” “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不必惊扰众人,我们还是改道吧!”

“对待老百姓不能这样!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总结谈话】本文选取了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节,通过环境描写、语言、行动描写,小中见大,反映了伟人的高尚品格。

如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伟人的成长轨迹、崇高品格、丰功伟业,可寻找本文出处——《世纪伟人——孙中山》,作者是当代著名传记文学作家陈廷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文明”与“文化”教案苏教版必修3

合作讨论 一、讨论题目

陈炎认为:“在没有弄清楚一种文化现象的文明功能之前,不要轻率地加以否定;反之,在没有搞清楚这一种文化要素的文明功能之前,也不要生搬硬套。” 你觉得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二、讨论指导 讨论方式:

1.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组长、计时员、记录员的职责,使讨论内容紧紧围绕中心议题进行。 2.各小组成员发言,应就课文内容及相关事实来谈,做到言必有据,自圆其说。 讨论思路:

1.明确文明、文化的概念,了解文化要素、文化现象的具体含义。

2.尽管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人类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日本的渔民喜欢吃生鱼片、中国东北地区的人喜欢喝烈酒,这些习惯的养成或受制于不同地域的物产条件,或归因于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生理需求,细加分析,有其潜在的功能和意义。

3.文化系统不仅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而且各要素之间也有其内在的结构关系。一般说来,文化的诸多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结构中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西方人耻笑中国的筷子,东方人耻笑西方的刀叉,或西方人引进筷子吃牛排,东方人引进刀叉吃水饺,都是忽视了文化要素,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结构中才能实现文明的价值。

4.在不同的文化结构中,有些要素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域特征,但其内在的功能有其相似之处。比如以色列信仰耶稣基督,巴勒斯坦地区信仰穆罕默德,由于宗教信仰冲突升级的战争,成了悬而未决的国际难题。其实,这是没有看到两者信仰的内在文明的一致性而只看文化形式的差异性导致的后果。 5.在不同的文化结构中,有些文化要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对应的相互关系,而其所需功能则往往由其他要素加以“代偿”。如东方艺术中的“神韵、风骨”,不同于西方艺术的逼真写实,但是东方艺术是通过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