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xxx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可行性分析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0:04: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章 市场营销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2015年12月1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15全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西安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做好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集中力量建设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做好重点领域标准的制定工作,软件和系统方案的提供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重点突破自主安全可控的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抓好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工作。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

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58万亿元。按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2011-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2.3%。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7.23%,“十三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4.58%: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发展目标,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到2020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途径。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和未经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预测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的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技术水平和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居各行业之首,规模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薄弱,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基础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产品可靠性低,市场满足率低;发展方式粗放,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关键部件和品牌依然掌握在国外

企业手中,已经成为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仍未摆脱“打工式”的加工制造地位。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国提供了参与产业再分工的机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在一些关键环节、新兴领域取得突破。二是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升级趋势,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产品需求呈现强劲上升态势,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欧债危机仍在发酵,全球通货膨胀隐忧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摆脱低迷状态困难重重。二是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瞄准高端制造领域,瞄准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高端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政策,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不仅对我国高端装备的未来发展构成激烈竞争,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间挤压。三

是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改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正在积聚。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人口红利终结、成本持续上涨、内需不振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四是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不仅封锁传统领域市场,而且开始对新兴产业层层设限,使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比较优势弱化、新优势尚未形成、有效应对难度加大的严峻局面。同时,随着国内企业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凸显,市场需求饱和度进一步加大,企业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内生应变能力和增长动力。要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以及成套装备中的关键设备,加快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关键部件依靠进口的问题。要坚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新兴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不断推广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与淘汰落后产能等途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偏重于规模扩张向创新能力提升转型,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价值链拓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提升高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构建核心技术竞争力。要加快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依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以攻高端、夯基础为切入点,大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整合资源,组织技术攻关,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要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