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优化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3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

态的重要性优化练习

[A组·基础达标练]

1.体温过低和过高对人体都有影响,主要是影响( ) A.汗液的蒸发 C.酶的活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对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体液调节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坎农提供了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答案:B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解析:有些稳态的调节不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如血浆pH的稳态,同

1 / 7

B.热量的散失 D.身体的活动

解析:温度和pH对内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样其调节中枢也不在大脑;稳态的形成有些是局部体液的调节,不一定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 答案:B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 ) A.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 B.人体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C.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 D.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血浆pH、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温度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其保持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遗传物质在细胞内,其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实例的是( ) A.尿毒症 C.糖尿病

B.高原反应 D.红绿色盲

解析:红绿色盲属于遗传病,不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而尿毒症、高原反应、糖尿病均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答案:D

6.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

C.因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而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着差异 D.化验结果会有误差,应当把误差考虑在内

解析: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

2 / 7

而是相对稳定的,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答案:D

7.(2017·安庆检测)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维持生物体pH的稳定

B.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患病

解析:如果血液的成分稳定,但其他内环境稳态被破坏,人也可能患病。 答案:D

8.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一定范围内,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维持pH基本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盐酸和NaOH加得过多,pH会明显下降和上升。 答案:D

9.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能与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

(3)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解析:(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2)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在构建模型时要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