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3: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 ■ ■ ■ ■ ■ ■ ■ ■

2018年电大《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 B 2 C 3 D 4 B 5 B 6 7 C 8 C 9 10 养。父亲去世时被告独自料理后事,未通知原告参加。原告以被告侵犯其悼念权为由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按照我国民间习惯,原告有权对死者进行悼念,但现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该诉讼请求于法无据,判决原告败诉。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本案中的被告侵犯了原告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B.习惯在我国是一种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C.法院之所以未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理由在于被告侵犯的权利并非法定权利 D.在本案中法官对判决进行了法律证成 5、张林遗嘱中载明:我去世后,家中三间平房归我妻王珍所有,如我妻今后嫁人,则归我侄子张超所有。张林去世后王珍再婚,张超诉至法院主张平房所有权。法院审理后认为,婚姻自由是宪法基本权利,该遗嘱所附条件侵犯了王珍的婚姻自由,违反《婚姻法》规定,因此无效,判决张超败诉。对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其行使不受任何法律限制 B.本案反映了遗嘱自由与婚姻自由之间的冲突 C.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 D.张林遗嘱处分的是其财产权利而非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开设赌场?”。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属于法定解释 B.对刑法条文做了扩大解释 C.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D.运用了历史解释方 7、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存在权利 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 C.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 D.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 8、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关于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 B.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 C.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 D.实行民主的国家,也是实行法律至上原则的国家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从法官裁判的角度看,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条文规定的内容?A A.条文涉及法的渊源 B.条文规定了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 C.条文直接规定了裁判规则 D.条文规定了法律关 10、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格式条款本身追求的是法的效率或效益价值,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追求的是法的正义价值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的价值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规定了法律解释的方法和遵循的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法律格言说:“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2、 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 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3、尹老汉因女儿很少前来看望,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女儿每周前来看望1次。法院认为,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而且,关爱老人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法院遂判决被告每月看望老人1次。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被告看望老人次数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法官自由裁量 B.《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中没有规定法律后果 C.法院判决所依据的法条中规定了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D.法院判决主要是依据道德作出的 4、原告与被告系亲兄弟,父母退休后与被告共同居住并由其赡1、某国跨国甲公司发现中国乙公司申请注册的域名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权,遂起诉要求乙公司撤销该域名注册。乙公司称,商标和域名是两个领域的完全不同的概念,网络域名的注册和使▆ 《法理学》B试卷 共3页(第1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 ▆

用均不属中国《商标法》的调整范围。法院认为,两国均为《巴黎公约》成员国,应当根据中国法律和该公约处理注册纠纷。法院同时认为,对驰名商标的权利保障应当扩展到网络空间,故乙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B.科技的发展影响法律的调整范围,而法律可以保障科技的发展 C.国际条约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 D.乙公司的辩称和法院的判断表明: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与可接受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 2、关于我国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BCD ) A. 林某认为某司法解释违背相关法律,遂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这属于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B. 司法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 司法解释仅指最高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的解释 D.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司法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直接撤销 3、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 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4、一外国电影故事描写道:五名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五人中的摩尔提议抽签吃掉一人,救活他人,大家同意。在抽签前摩尔反悔,但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抽中摩尔并将其吃掉。获救后,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并被判处绞刑。关于上述故事情节,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CD ) A.其他四人侵犯了摩尔的生命权 B.按照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之福祉”的思想,“一命换多命”是符合法理的 C.五人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D.从不同法学派的立场看,此案的判决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 5、《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D ) A.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也是义务性规则 B.是用“规范语句”表述的 C.规定了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D.规定了家庭成员对待老年人之行为的“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6、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关于法的这一特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 ) A.法律具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B.法律具有程序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C.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律主要依靠国家暴力作为外在强制的力量 D.自然力本质上属于法的强制力之组成部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BCD ) A.规定的是法的溯及力 B.规定的是法对人的效力 C.体现的是保护主义原则 D.体现的是属人主义原则 8、下列有关“国法”的理解,哪些是不正确的??( BC ) A.“国法”是国家法的另一种说法 B.“国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法律 C.只有“国法”才有强制性 D.无论自然法学派,还是实证主义法学派,都可能把“国法”看作实在法 9、杨某与刘某存有积怨,后刘某服毒自杀。杨某因患风湿病全身疼痛,怀疑是刘某阴魂纠缠,遂先后3次到刘某墓地掘坟撬棺,挑出刘某头骨,并将头骨和棺材板移埋于自家责任田。事发后,检察院对杨某提起公诉。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2条的规定,认定杨某的行为构成侮辱尸体罪。杨某不服,认为坟内刘某已成白骨并非尸体,随后上诉。杨某对“尸体”的解释,属于下列哪些解释??(AC ) A.任意解释 B.比较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定解释 10、关于法的渊源和法律部门,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ABCD)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行政法部门就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 C.国际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D.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三、名词解释(20分) 1、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在现行法律规范中,由于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凡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 《法理学》B试卷 共3页(第2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 ▆ ■ ■ ■ ■ ■ ■ ■ ■ ■ ■ ■ ■

2、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指的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是 由法律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 宪法惯例: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实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政权力运行习惯或传统。 4、 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创造方式和表现方式。有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 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4)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2、 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 常见的法律责任的免除情况包括:(1)时效免责(2)不诉免责(3)因履行不能而免责(4)协议免责、辩诉交易免责(5)自首、立功免责 3、 法的本质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4、 法的局限性 (1)法调整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调整的范围不是无限的 (2)法自身特点产生的局限性 (3)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影响 (4)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五、论述题(30分) 《法制日报》2008年2月1日报道:2007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答:1.法和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法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法。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一方面要强调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强调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强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又必须包含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涵义和价值,必须强调宪法法律至上。 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从 四、简答题(20分) 1、 法律关系的分类 (1)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2)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 《法理学》B试卷 共3页(第3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