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经验,专业课复习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31: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经验,专业课复习方法

写下这篇经验贴,一是为了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二是感谢在我考研期间给予我指导帮助老师和学长学姐,希望可以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 一、法硕和法考能否同时准备

认为绝大多数战友都不适合法硕和司考一起准备,因为知识点冲突、时间冲突。 知识点冲突:法硕刑法的犯罪构成是四要件传统理论,而司考却是二阶层理论,一些司考老师天天抨击法硕的四要件,但是,咱们法硕就是要四要件。司考的宪法、法理、法制史占比很少,而在法硕考试中,这三门可是专业课半壁江山。 时间冲突:鉴于法考的改革,由一次考试改为两次考试,司考时间跨度太长,客观题时间在九月二十号左右,主观题考试结束后十月份二十号左右,如果你司考结束之后在准备考研,时间肯定来不及。现在法硕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你想考一个还不错的学校,建议你一心一意准备。如果你想准备法考,那建议你就不要分精力到法硕上了。哪怕你是二战或者是法本的同学,我也如此建议。法考通过率,在法硕考生当中是非常高的,且法考客观题全国通过率50%左右,主观题通过率也在30%以上。 二、专业课复习

第一轮学习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细化,在听老师讲课之前我们应当将考试分析上的内容看一遍,但是不建议自己胡乱勾画,这样可能导致自己勾画的重点混乱影响后期的背诵。第一遍阅读考试分析主要是对书上本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要求完全将书上内容看懂,因为之前没有学习过法律,所以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旁边做一个小小的记号提醒自己听课的时候在这个知识点上多留心一些,多听一下老师举的例子。第一遍听课不建议将老师的语速调的过快,边听的过程要边思考,对于老师举出的例子要自己的脑海里先做反应,而不是等着老师讲答案。

学习新的法律知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要当作老师就在自己面前,学会思维上与老师产生互动。并且在此过程要多记笔记,勾画讲义上的内容。如果说第一遍看考试分析是一个预习过程,不要求考生们在脑海里对知识有太多的记忆,那第一遍听课就需要考生们理解知识点,尽量在第一遍听课过程中就将知识点弄懂,因为后期还会有遗忘,所以第一遍听课过程尤为重要。有些同学觉得听音频是相对来说比较有趣的过程,相比于看书来说更轻松。其实不是的,听课应该是很费脑力的一件事,要学会提高自己在听课中的学习效率,不能只是单纯

的听老师说一遍就过去了,应该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第一遍学习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所用时间比较长的一步。如果某个知识点没有听懂,就把音频退回去反复听,直到弄懂为止,如果听完一遍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懂就应当趁着此时记忆还新鲜,马上回去又听一遍。

所以,第一遍听课过程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不要留下疑难问题, 第一遍听完老师讲的内容,脑袋里对知识已经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掌握,必须通过做题来将知识点转换为考试中的应用。因此做题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它将我们脑海里的知识与试卷上“鲜活”的案例联系起来,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起来。做题建议用真题!!!真题的价值不可估量,但是也不用盲目做很多年份的真题,四年的真题足够。我整个备考期间,把法硕真题翻来复来做了五遍。

首先讲下民法。民法重点首先在于理解,尤其是每个概念,都考察的很仔细。举例说明,民事法律行为,关键在于以意思表示为核心,且发生与意思表示一致的后果;还有一般都会涉及到让你区分事件和行为,关键也在意思表示,而且要注意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第三人的意思表示则不是行为。这些都是选择题常常考察的知识点,也是易错点。所以,我们在看民法时,一定要注意概念里的每一个字,自己想想如果换成其他意思是不是可以行的通。

其次由于给个制度的概念,特点等都是大题常考点,那么怎么既快速又扎实地记忆民法知识呢。以对某个权利的特征进行描述为例,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首先是性质,即请求权、抗辩权等,然后是主客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前面这几项都是每个概念都有的。接下来是产生依据,即法定还是意定,如留置权。最后是受侵害时的权利人可以行使的手段。如果是与合同有关,还需要考虑有无偿,期限问题。由于民法相对来说贴合生活的实际,我复习最魔怔的时候,去饭堂打饭,还要思考一下法律关系。

刑法的脉络清晰,而且总则和分则都很重要,都需要学习记忆。总则提供分则学习的思路,比如犯罪构成要件,学好这一部分对分则的学习很有帮助。总则部分除了概述都是重点,尤其辨析题考的多。所以这部分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中对某些概念正反两方面的说法。如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关系,数罪是否并罚,什么情况下不并罚等。刑罚部分注意相似概念的对比,可以借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如不适用缓刑、假释,死缓限制减刑,14到16周岁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这几种情况都有相似性,可以一起总结对比。分则的建议是有的放矢的复习。

根据考试大纲,413个具体罪名中只有170多个需要考生重点掌握。其中最重要的是侵犯人身权利罪,财产罪,其次是贪污贿赂犯罪。每类罪名都侵犯了同一种客体,而且有的整章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都相同。如财产类犯罪,主观都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都需要数额较大;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都是身份犯。掌握了这些共同点,在记忆是就轻松多了,而且万一考到一个你没有复习到的罪名,还可以通过同一类犯罪中的其他罪名来答题。下面将一下罪名的记忆方法。按照侵犯客体,客观行为方式和内容,犯罪对象,犯罪主体,主观。之后还可以考虑是

否有犯罪时间,场合,以及是否亲告等,总之就是按照总则中犯罪构成的思路。考到两个罪名之间的对比时,也是按照这个思路。

法理比较枯燥难懂,我的建议是把握住法理脉络。其实法理这部分就是讲的发的产生,发展,实现以及最后和我们社会的联系,即法治国家。而这部分也是记忆难度最大的部分。法理要被的部分通常是那些明确标出点的地方,按照划好的点背即可。尤其是最后一章法治部分分析题会考到。

宪法理论要求不高,但里面细小的知识点特别多,而且经常容易混淆。如不同国家宪法的特点,不同宪法监督制度的代表国家,或者我国历部宪法的内容等。所以这门知识的对比学习更重要。其次是背诵问题。宪法大部分都直接考法条,所以宪法法条要经常带在身边,那么背些什么呢。我的建议是特别记忆那些有4到5个条款的法条,因为这样比较好给分。历年都是这样的,所以今年在考试时很轻松就写出了答案。

法制史相比较而言就没有理解难度了,但最大的障碍就是文言文的理解,可是每年的考察重点不在这里,所以复习时实在不会跳过去了。事实上我在备考时,根本没有去深究这些内容,只通过一两个关键词知道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的就好了。法制史每年的重点变化不大,集中在秦、隋唐、明清和民国时期。其中法制思想,刑法制度,重要法典重要,最好的方法是把涉及到的刑法等制成表格,区分好哪个制度或刑罚是在哪个朝代,这都是常考点。

其他像民事经济法律制度只是需要记清特殊名词,了解相应概念即可。法制史选择题都是记忆题,难度不大,只要把书看熟,记住每个朝代具有特色的制度。主观题一般是出自清朝、民国和建国初期。首先记住考过的题不考,所以在开始背诵前先划掉已经考过的点。需要记忆的部分是书上明确分好点的内容,如一、二等,且至少有三点以上。但是如今考题也逐渐变灵活了,2015年就没有直接考书上直接写出来的内容,而是靠了某个制度在各个朝代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时,要把某个重要制度的变化按照年代顺序列出来,如司法机关的变化,或者法制思想的变化等。

说了这么多的经验,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作用,我希望大家都能考研成功。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不要给自己找太多借口。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唯有努力,方能成功;幸运是靠努力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