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20:5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一、引 言

今天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具有擅长多任务并行处理、快捷的网上互动与反馈等基本特征,被我们形象地称为“数字土著”。[1]传统的教育者坚持认为他们的学生在上网或者听音乐的同时不能成功地学习,而信息技术正在持续地改变着“数字土著”们的思维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方式。[2]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数字土著”的大脑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喜欢也擅长同时处理多种任务,他们敏锐地快速地接收着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的学习习惯于“随机进入”,喜欢游戏而非“严肃”的有条理的工作,重要的是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3]传统的学习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育部早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指出要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也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4]

因此,基于“数字土著”的学习特点,教育者们不仅关照诸多教育情境中具有的共同性与一致性要素,而且更专注于把握

教育情境中知识本质变化的复杂性与规律性,关注在特定情境与条件下知识变化与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而多样化和人本性的学习活动设计和课程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其中,作为重要认知工具的教材自然备受关注,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渐显著,传统纸质教材在走向具体的教育情境时,它所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与现代教育情境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之间存在的必然冲突和矛盾也日益显著。因此,为顺应“数字土著”们对新型学习方式的需求,电子教材(e-Textbook)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被提上教材改革的日程。 其实,电子教材早在几年前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探索,他们从不同方面谈到了对电子教材的理解,[5]但已经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子教材,新时期的电子教材不能仅是传统印刷教材的简单电子翻版。[6]一般来说,我们理解的电子教材是指一种符合特定内容标准(课程标准)的电子文档,其内容需要在符合特殊要求的电子阅读软件与终端阅读设备上浏览,且文档内容不能被任意修改的一类功能特殊的电子书。从实践的角度来说,电子教材的主体构成应该包括课文、注释、插图(静态和动态)、实验、习题等,并整合字典、计算器、笔记本、参考书等辅助学习工具和多媒体学习材料。

由于电子教材具有动态更新、节省纸张、减轻书包重量等优势,目前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引起高度关注,如:在新加坡,早在1999年就开发了集存储、记载和阅读信息

资料的电子课本,这种课本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并能收发电子邮件;[7]在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从2007年就已开始推行电子教材的试点研究,计划2011年完成25本电子教材的开发并在100所学校进行试点,预计到2013年推广电子教材;[8]美国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2009年宣布自该年秋季新学年起,首先在高中数学与科学两个学科中使用电子教材,以取代纸质教材;[9]日本教育部2010年投入10亿日元用于10所小学开展电子教材试验研究。当前,为应对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挑战,电子教材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也已被写入“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中。

但电子教材毕竟属于新生事物,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目前仍缺乏系统、细致的研究。面对电子教材的发展趋势,探索我国中小学对于电子教材的使用需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全方位地了解我国中小学电子教材应用的可行性,摸清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使用电子教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论文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研,并重点关注如下问题:

1. 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对纸质教材在支持信息时代教学活动方面有哪些看法?

2. 相关用户群体(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出版社)对电子教材在中小学应用的态度如何? 3. 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对电子教材的功能特征方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