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3 22:13: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查房内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查房形式:个案查房

查房目的:了解病情,指导工作

病理报告:636-26床,李德海 男患 50岁 该患源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近1年右髋部疼痛加重,伴活动受限。就诊于中日联谊医院行骨盆正位片后,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未行系统治疗。现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经过查体及阅片后以“右侧股骨头坏死”收入院。病程中神经语明,无发热,咳嗽及盗汗,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

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大致正常,右下肢较左下肢缩短1厘米左右,右髋关节呈内旋(15°)外展(20°)畸形,各方向活动受限,屈曲40°,内收不能,“4”字实验不能,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目前临床诊断明确,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无手术禁忌症,于8月4日在联合麻醉下行右侧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并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测,预防感染、营养神经、促进骨折愈合、补钙、抗凝及对症治疗。 髋关节解剖:

1、髋关节骨性组成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组成。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做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根据疾病和治疗需要,可单独置换股骨头或同时置换股骨头与髋臼,也可仅置换髋臼与股骨头表面,分别称为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随着骨科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髋部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图例: 病因与病理

本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大类:

1、创伤性的多见于股骨颈、股骨头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后。

2、非创伤性的多见于激素、酒精中毒、减压病、血液病、放射疗法、胰腺疾病、高尿酸血病、脉管炎、动脉硬化等。其中以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最大比例,且致病因素不明,称之为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本病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血供受阻是本病的基本病理。 临床表现与分期

I期:髋部疼痛,约半数呈急性发病,呈进行性,晚间较重,关节活动内旋、外展轻度受限。 II期: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III期:疼痛持续并进一步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肢功能下降,明显跛行。 IV期:关节活动度逐渐消失,X片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塌陷,骨赘增生。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1、各种非感染性髋关节炎,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椎炎等。

2、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股骨胫骨折不连接 4、股骨近段或髋臼骨折

5、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有严重疼痛和失稳,且继续加重者。 6、髋关节固定术后位置不佳或融合不良。

7、化脓性髋关节炎稳定器或髋关节结核,意见上不一致,需慎用。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禁忌症:

1、全身情况差或有严重伴发病,难以耐受较大手术者。 2、髋关节或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感染。

3、全身或局部严重骨质疏松或进行性骨量丧失性疾病。 4、神经营养性髋关节病。 5、髋外展肌肌力丧失或不足。

6、髋臼周围及股骨上段严重骨缺损且难以修复者,不宜使用传统全髋假体。 7、中度骨质疏松者慎用。 三、术前护理

1、外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2、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X线片、心电图等。 3、术前1天开始按医嘱给抗生素。 四、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局部切口出血情况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卧位护理: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膝下垫软枕,防止关节脱位。

3、管路护理:切口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畅通,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出,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4、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5、做好基础护理,维护患者自身形象,增进患者的身心舒适??????? 五、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1、疼痛与术中牵拉肌肉有关

护理措施:疼痛较轻者可与其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采用松弛疗法及诱导性想象,疼痛较重者遵医嘱给予镇疼剂。 2、体温过高与炎症反应、失血过多有关

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患者进行物理降温;遵医嘱应用退热剂;严重发热者提检血常规,根据医嘱对症处置。

3、便秘与活动减少、排便姿势改变、环境有关

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食新鲜水果、粗纤维蔬菜,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尊重患者隐私,遮挡围帘;严重便秘者给予开塞露导泻或肥皂水灌肠。 4、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了解引起其不安的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减少噪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床铺清洁、平坦、干燥、无渣屑,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 6、有感染的危险与卧床、尿量减少、留置导尿有关

护理措施: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次排尿、排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留置导尿者每日二次尿道口护理,长期导尿者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7、躯体移动障碍与术后切口疼痛、卧位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在床上自行洗漱,适当进行功能练习。 六、出院指导

1、术后卧床休息三个月,避免剧烈活动及体力活动。

2、定期复查按照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的顺序定期门诊复查。 3、病情变化随诊:如关节部疼痛或有液体流出等。 注意事项:

1、不可以蹲便坑或坐矮凳、坐低软的沙发、跪姿、盘腿坐、跷二郎腿、还要注意不要过度弯腰拾物,三个月内不要患肢在下侧卧,侧卧时应该健侧肢体在下两腿间夹枕头。 2、减少爬山、爬楼梯、跑步的几率,降低人工关节磨损。 3、控制体重。

4、关节置换10周内需拄拐行走,脚后跟着地,腿尽量伸直,双拐上楼先上健侧,再上患侧,下楼时先下患侧,再下健侧。 功能锻炼:

1、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踝关节伸屈练习,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术后第二天进行股四头肌直抬腿练习,抬离床面15厘米直至力竭,10~20次/日

3、术后4~7天,可在床上坐起,进行小范围的被动屈伸练习,也可双手抱健侧膝关节,屈膝屈髋,用力伸展向下压床,使患侧髋关节充分伸展防止关节囊挛缩。

4、术后2~6周,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外展力量练习,踏车练习,拄拐上下楼梯练习,遵循健侧上、患侧下的原则。

5、十周复查后可弃拐行走,进行平衡动能练习,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三个月后可增加抗阻肌力练习。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