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念佛三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1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问:

善导大师也提倡摄心念佛吗? 答:

善导大师所提倡的唯是信靠阿弥陀佛本愿,一向专念。在此前提下,应该也会介绍摄心念佛的方法吧。大师本人发得三昧,念佛一声口出一道光明,弟子怀感禅师也发得三昧;又据史传记载,当时受大师感化,「京华诸州,僧尼士女,念阿弥陀佛,日得一万五千至十万遍者,及得念佛三昧,往生净土者,不可知数。」得念佛三昧岂是悠悠散散毫不摄心可以的呢?如果大师不介绍摄心方法,一般僧尼士女怎么可能得念佛三昧而又多得「不可知数」呢?大师《观念法门》说:

「于道场中,昼夜束心,相续专心,念阿弥陀佛,心与声相应。」这也是说道场修念佛三昧摄心方法。

又久之。觉妄念之扰。日不过三五至。即见阿弥陀佛卓立空际。金容炳(光明)然。庄严微妙。不可名状。”

(省一大师出家后,向别人打听修持之法,没有人知道。很久后才从焦山(在镇江)僧那里知道净土法门,然后自己立定课程,专修持名念佛。

又过了几年,有人告诉他闭关修念佛三昧,非常高兴,于是发愿闭关。但第一次闭关不成功,计划再次闭关。

但是又过了几年,再才有机会在扬州闭关。可见闭关需要因缘和合,是需要大福报的。

(第二次闭关,刚开始五十天还是妄念纷纷,象第一次一样。所以大师非常悲哀难过,于是念佛更加诚挚恳切了。二十多天后,妄念慢慢停息下来。这时已经闭关七十多天了。)(闭关七十多天后,妄念渐少,一直到一天之中不过三五个妄念的时候,就见到阿弥陀佛卓立虚空,相好光明,庄严微妙。)

(祖师说念佛要至诚恳切,是一点也不会错的。)

1 / 6

“师礼拜已。私念曰。佛已在前。溷(hùn厕所)溺卧寐皆不便。奈何。已而洒然(欣然)曰。父母于子。犹不以污秽为嫌。况佛哉。由是勇猛精进。持诵益虔。

又久之。心境廓然。与太虚同。善念恶念。及细微杂念。纤毫不存。动静如

一。\心口之际。

惟余佛名。欲求妄念。亦了不可得。至是神气倍充。不复卧寐。亦无饥渴。食至则食。亦无所苦。外境则光明洞彻。极乐此土。欣合为

一。\所居之室。墙壁皆隐。诸佛菩萨充满大空。

金地莲池七宝行树。及空际地上宫室楼台。目力所届。多不胜数。所行坐处。境界如

一。\光耀无间。亦不别昼夜。其超胜博丽。多净土诸经所未及。故不能遍识焉。”

由是勇猛精进。持诵益虔。 ————————————————

念佛见佛,那种欣慰欢喜之心是他人无法体会的。所以念佛更加勇猛精进。

又久之。心境廓然。与太虚同。善念恶念。及细微杂念。纤毫不存。动静如

一。\心口之际。

惟余佛名。欲求妄念。亦了不可得。 ————————————

成就之后,妄念没了,求都求不来。可见对治妄念的办法就是一句佛号直念下去,至诚恳切去念。

2 / 6

外境则光明洞彻。极乐此土。欣合为 一。\

———————————————— 以前讲过“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为什么不去?因为此土即是净土。当然,成就之后的人才能这样讲。 我们是生死凡夫,此土就是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苦不堪言。但是证到念佛三昧,此土就是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所居之室。墙壁皆隐。 ————————————

这说的是“色即是空”。墙壁皆隐,一迈步就跨出去了,穿墙而过,游戏自在。如果一个普通人见了一定大惊:

哎呀!这人了不得,能够穿墙破壁。

(同样的东西,在圣者眼里和凡夫眼里完全是不一样的。正如夏虫不可语冰,河伯不可语海。)

(佛法讲修证,一定要亲自证到。纵使想象能力再怎么丰富,圣人的境界仍然无法想象。“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已在六识之外。)

“一日方持诵间。见前有宝莲华

二。\华上天人。貌与诸菩萨同。而神似其父母。裁(古同“才”)一注视。其一人已缓步至前。果母也。欣然谓师曰。汝以我故。发心出家。汝今证道。我与汝父亦以汝故。得超生净土。今奉佛饬(chì古同“敕”,告诫,命令)。特来慰汝。师方起立。

母止之曰。佛正在前。不可以我故。扰汝定力。汝志已慰。他日净土好相见也。言已遂隐。

再视宝莲。则与大地众华披拂相糅(róu混杂)。迷不知处所矣。”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