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课题中期报告模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7:3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亲情无处表达,学校里与城市孩子生活的差距,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感。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对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使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6、深入调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在深入了解和调查的过程中,随着课题组工作的落实和踏实开展,这些学生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迹象: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同龄人的活动或游戏中,在班会课上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而他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抱怨也少了许多,特别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们,部分任课教师也反映,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看着这样的反馈信息,我的感受就是:做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的付出已有回报,这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课题组成员开展下一步的工作的激情!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 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课题研究组的研究方案至今已初见成效,在此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按照方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产生的原因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一线观察,发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主要会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逆反心理 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沟通、不听话,主要是因为有些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所导致的。主要表现出抵抗情趣,“不听话”“恶作剧”,经常与学生发生争吵。 2、情感淡漠、情绪消极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淡薄,经过观察与分析,我发现留守儿童的感情比较敏感,也不稳定。时常处于消极状态。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3]。 3.性格孤僻 一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也无法和他们沟通,自己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整天把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也不与别的同龄伙伴一起游戏。这样的学生,常常是父母离异、父母病亡、或家庭经济困难等,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心理自卑,以为别人都用有色眼镜看他,行动上自闭,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心理焦虑,他们很敏感,经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上会有很大的波动。 4、电视、网络成瘾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管不了,一些留守儿童渐渐成了“小电视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部分高年级留守儿童还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迷上网络游戏,并且成瘾。经常到网吧或一些娱乐场所里游玩。这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害了眼睛。 5、缺乏上进心 部分孩子是在爷爷奶奶溺爱中长大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里就是小皇帝,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在学习上惰性大,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思考,指望别人或者抄袭,主观上也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欲望,经常完成不了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主观上也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欲望,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根据观察,班级中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6、行为道德问题 有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容易产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结交坏朋友,沾染恶习,如吸烟、喝酒、上网吧成瘾;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如偷窃、打架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游戏,庸俗和低级趣味的电视作品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留守儿童大多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因为家庭的监管不够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机会。近几年各地政府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其教育问题,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实际解决其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较少。 2、学校教育 现在学校虽然也重视了留守儿童,部分学校还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如:建立一定的制度,订立一个完整的辅导计划,通过一些活动,实实在在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督促留守儿童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农村小学,经济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也较簿弱。小学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学校中任课的老师中接受心理学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的也少,老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也不能给予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是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另外,在农村,应试教育现象依然严重,在师生眼里,只要成绩好,这个学生一切都好。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表现不好,有些老师对他们冷眼相待,当他们是“透明人”使他们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恶性循环。 3、家庭教养方式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大部分是隔代教育,但隔代教育存在缺陷,如溺爱,娇生惯养,衣食住行全部包办。孩子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在心理上必然有缺失。 4、个人原因 小学生生理、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成熟,依赖性较强。生活上得不到照料,学习上监督力量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散漫,自觉性差。也有疾病、遗传因素的原因,如残疾、弱智等。 三、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 ㈠社会支持 在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社会的重视,政府的支持。在农村,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学校,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一些关爱活动,给予学校经济上的大力支持,给予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来弥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失。如定期安排派出所干警走进校园,宣讲法制故事;定期到学校播放相关影片;定期举行相关活动等。 ㈡家庭重视 引导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学校要利用家长会,指导监护人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要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温暖,建议父母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平时监护人要定期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 ㈢学校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留守儿童心理培训,学习和了解儿童心理规律,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使学校逐渐有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遇到问题,可以争对性的有效解决。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 要求各学校建好留守儿童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 3、进行家访活动 学校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了解他们在家里的生活,才能更加了解他们,也有助于增强学校与家庭的亲密感。学校应该组织各班老师有计划的进行家访活动。 4、办好农村的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要求他们多从孩子 的角度想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制度。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并且要有互动记录。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也可以请一些在家教方面表现优秀的监护人传播自己的经验。 5、要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国庆节、元旦、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举行校园文艺表演,让他们接受审美、荣誉教育的同时,还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千万不能留于形式。 6、建立友情,让留守儿童勇于倾述 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儿童做朋友,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任何学生。人们常说,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谈心,其实和学生相处也是一样的。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 7、对一些行为表现特殊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如果发现问题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要结合家庭情况综合分析原因。对学校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成立“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对应的帮扶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感受到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 8、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思品课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同时,学校还要聘请校外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来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平时的表现,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能力。 随着社会的各方面的发展,每个学校都会有心理咨询室,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兴趣特点,重点培养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培训,提高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专家评估要点 (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报告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600字左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其培养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大家要集中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一起来重视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都成为祖国最美丽而又最灿烂的花朵。 该课题小组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时釆用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原则。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辛劳,都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生活,接受更高的教育;让他们真正从心里理解父母。只有这样,孩子们心中的结才会自然解开,去接受来自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与教育,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公平教育制度下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乃至全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们当前的均衡和谐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实践方面,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贡献。在教育理论方面,打开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在综合效益方面,为各级政府部门解决广大留守儿童以教育为核心的系列问题提供参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