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7:3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
提纲挈领
1.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主要国家和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东亚 1.简况
(1)位置与国家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国家)、韩国、蒙古(内陆国)、日本(岛国)五国。 (2)地形特征及对河流的影响
①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 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③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
(3)季风气候显著: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这是因为东亚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的热力差异大。 (4)人口与经济
①人口:东亚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
②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差异。 2.重要国家——日本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岛国,地狭人稠,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组成;境内多山,平原狭小,最大平原为关东平原;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为著名海港;火山多发,地震频繁,富士山为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峰;季风气候海洋性强,冬暖夏凉,降水丰富;水、林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①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京滨、阪神、濑户内海、名古屋、北九州是主要工业区。②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③农业单产高,多用小型机械。平原地区多产稻M。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稻M自给,但蔬菜和水果仍大量进口。 (3)首都东京。 链接·拓展
日本居民食物结构中为什么鱼类占的比重较大? (1)日本北海道渔场渔获量大。 (2)人多地少且粮食总产量少。 二、东南亚 1.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上。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 2.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河流下游多形成冲积平原;东南亚最长的河且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湄公河。
1 / 5
马来群岛:山岭多,地形崎岖,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4.人口与分布
多为黄色人种,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上。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
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南亚是华侨和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三、南亚 1.简况
(1)位置特点: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大部分在10°N—30°N,属于热带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大陆伸进印度洋的部分叫印度半岛。 (2)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①三大地形区:北部是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②两大河流: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形成恒河三角洲。 (4)气候及影响
①气候特点: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因北面有高山屏障,北方冷空气难以进入,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②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2.主要国家——印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2000年人口已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居民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1)印度的农业: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属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 (2)主要城市
新德里——位于印度西北部,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恒河口附近,麻纺中心及全国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海港。 孟买——西部沿海,棉纺中心,最大的海港。 班加罗尔——半岛南部,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 四、中亚
1.位置特点:深居大陆内部。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从太平洋沿岸港口连云港直至大西洋沿岸鹿特丹之间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这里,促进了亚欧大陆东西之间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2.地形特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北部为广大的哈萨克丘陵,中部和西部有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的平原。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4.河流、湖泊水量不大,并且多为内流河湖(咸水湖),主要河流是阿姆河、锡尔河,最大湖为里海。 5.居民和经济
(1)农业:灌溉农业和荒漠畜牧业。本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2)工业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2 / 5
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 木材、机械制品、轻工产品需进口。
(3)主要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图、阿斯塔纳。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东亚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 考点二 东亚季风气候及成因
季风是随季节变换而风向相反的风,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因素造成的。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在同样强度的太阳辐射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则相反。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链接·注意
从日本经朝鲜半岛到我国东部到蒙古国,气候从海洋性特征显著的季风气候到季风气候到大陆性气候。
考点三 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日本是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这就决定了日本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来自国外,日本海沿岸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湾,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科技先进,造船业发达,为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来看,日本的这种临海型布局方式,就是利用其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从海外运进高品位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石油(主要来自中东)等工业原料,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从此日本就能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新兴工业的布局主要取决于人才、交通和环境因素,而传统工业带一方面地价上涨,另一方面污染严重,故新兴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九州南部和本州的东北地区,依托现代化的飞机场和高速公路网。
考点四 印度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①耕地比重高,耕地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降水丰沛,热量充足;③劳动力充足;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好,传统经验丰富。不利条件:①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②人口过快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压力。
难点一 “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区别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南亚有七个国家,即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五个大陆上的国家和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两个岛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难点二 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节 旱季 雨季 时间 风向 对降水影响 降水量很小 降水丰沛 对农业生产影响 3—5月,气候干热,农田干枯,土地龟裂;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困难 风力弱,降水少,造成旱灾;风力10月—次年5月 东北季风 6—9月 西南季风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