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3:30: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课堂作业】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教学板书:

第1课时 认识小数(1)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一个数字——一位小数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认识小数(2)

教学内容:

认识小数(教材第9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同学们,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和□□□□)指着卡片,提问: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数会较大?为什么?

(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2.接着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较大? □□.□□□.□□

学生猜测大小(预设2种情况:后面大;不能确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以几张卡片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新课讲授】

1.出示跳高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高成绩记录单,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小明:0.8米小刚:1.2米

小强:1.1米小林:0.9米 学生反馈:小刚跳得最高。

2.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你能把他们的成绩化成分数来比较吗? 独立思考后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

A.一位一位地比,从整数部分比起,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B.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12比11大。

C.把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12比11大。 3.你能排出其他几个人的名次吗?(引发学生的猜测)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A.从小数单位比,1.2里面有12个0.1,1.1里面有11个0.1,0.9里面有9个0.1,0.8里面有8个0.1,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B.将米转化为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0.8米=8分米,由于12>11>9>8,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通过1.2和1.1的大小比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经历了“从原来单一的结合具体内容”拓展到“从数位比、从小数单位比、从具体单位比”等不同策略来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反馈后提问: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方法应用。

(1)举例:同桌悄悄地写一个一位小数,然后一起来比较一下大小。比较后提问:

A.要想写一个较大的小数,你应该怎样考虑? B.要想写一个较小的小数,你又应当怎样考虑? 【课堂作业】

教材第9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课后作业】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5、6、7题。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认识小数(2)

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 0.8米=8分米 由于12>11>9>8,

因此第一名是小刚,第二名是小强,第三名是小林,第四名是小明。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