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16:2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3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能互换对应部分 C.在人的正常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减数分裂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2.下列有关两个细胞分裂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均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 B.①②中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C.①能产生4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D.②能产生1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B.减数分裂的范围是所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C.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处于下列各时期的细胞中既含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③有丝分裂后期;④有丝分裂 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5.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之比和DNA含量之比分别是 A. 2:1 和 2 :1 B.1:1 和 2:1 C.4:1 和 4:1

D.4: 1和2

: 1

6.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问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7.假说一演择法的牧程序是

A.观察实验、发现间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8.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终法”,下列相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逝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承兑存在单”“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 (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 :1) ”属于推理内容

9.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1/2是灰色 D.1/4是白色

1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形 11.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两亲本间的组合

C.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12.向日奏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 (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奏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是 A. 4种 B. 6种 C. 8种 D.9种

13.某种生物甲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甲与乙植株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他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值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是 A. yyRr B.Yyrr C.YyRR D. Yyrr或 yyRr

14.白色球状南瓜与黄色盘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2中杂合白色球状南瓜 400株,则理论上分析,F2中杂合白色盘状南瓜有 A.600 株

B.1200 株 C.1600 株 D.1000 株

15.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 、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 AABBDD x aaBBdd,或 AAbbDD x aabbdd B. aaBBDD x aabbdd,或 AAbbDD x aaBBDD C. aabbDD x aabbdd,或 AAbbDD x aabbdd D. AAbbDD xaaBBdd,或 AABBDD x aabbdd

16.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