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08: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

(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

(2)组成:①放松训练

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

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

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

(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

2、冲击疗法

(1)是脱敏法之一

(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

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 5、放松训练 6、模仿学习 7、奖励法 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 9、决断训练 三、人本主义 (一)基本理论 1、对人的基本看法 (1)人的主观性

(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

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

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 (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但他如果一味地去满足别人期望而忽视自我或不惜改变自己的准则,就会使自我概念扭曲,忽视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造成人格发展的异常、萎缩 (二)关键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潜能,认为为此,求助者中心疗法特别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求助者所创造的平等、理解、接纳、鼓励这一氛围的意义,强调要以求助者为核心,给求助者以真诚、准确的通情达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三)主要咨询方式

非指导的治疗方式:着眼于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具体地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更好的发展 四、认知疗法 (一)关键点

认知疗法认为,刺激S与反应R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对应关系,其间有一个认知C的作用。即行为和情绪之所以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从此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念,可以纠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认知的错误所导致的,故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

(二)治疗方式——合理情绪疗法RET(问题七) 1、基本理论:

(1)合理情绪疗法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是认知疗法的一种 (2)ABC理论:

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不合理信念,C指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

外界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更直接的原因,艾氏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

(3)不合理信念的三个典型特征: ①绝对化的要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我必须成功” ②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包括对自己和对别人

③糟糕透顶,即认为某一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糟糕 不合理信念的存在,极易使人陷入不良心境中

2、RET步骤

①帮助求助者明了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

②帮助求助者明了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③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

④帮助求助者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 3、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产婆术

治疗者以科学的方式、向来访者所持的有关他们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的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以疑问式提问为主)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EI

(3)认知的家庭作业:①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②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③合理的自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