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概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5:08: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甘南红色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创新开发对策

找文章到文秘家园网更多原创- (http://www.wmjy.net.cn)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把红色旅游资源汇入旅游产业中,通过革命精神和旅游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新型旅游模式。甘南州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五彩斑斓的旅游资源构成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其中就有以红色为代表的革命遗迹旅游资源。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血液,开发甘南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甘南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既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旅游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甘南红色旅游区只有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创新思路,合理开发,其红色旅游才能持续火红,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正确认识红色旅游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和界定

红色旅游就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界定,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

(二)红色旅游的形成

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发展演化而来。起初,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只是用于政治思想教育,供人们学习和缅怀先烈。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凭借已有的知名度和良好的接待设施,转变观念,将革命圣地和纪念地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逐渐将“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推进市场,从而产生了“红色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红色旅游的发展说明革命传统教育不仅能够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还可以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当今一种独具魅力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革命遗址历史地位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9月、1936年8月,先后两次经过甘南的迭部、临潭、卓尼、玛曲等广大地区,在甘南大地上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和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吸引着大量游人,现已成为甘南州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子口战役遗址:1935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胜利突破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通道,实现了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从此,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1980年省政府在腊子口南侧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俄界会议遗址:1935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途经高吉村,党中央在村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出了决定红军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方针的报告。俄界会议对确定红军北上进入甘肃的战略方针,胜利完成红军长

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其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茨日那革命遗址:茨日那村位于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1936年8月19日,在城隍庙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这是甘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之后,又在隍庙内召开了“洮州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命令四方面军停止西渡”的指示。9月29日,朱德在隍庙戏台上作了整军报告,并下达了北进的命令。临潭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作为工农革命民主政权的象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临潭人走上了争取自由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崔古仓放粮遗址:崔古仓原称“谷卡”,是卓尼土司杨积庆设在迭部的一处粮仓,红军过境前开明的杨土司将藏兵秘密撤走,将崔古仓所贮粮食作了红军战前的补给,为红军攻打腊子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

甘南农牧民起义泉滩遗址:临潭县冶力关乡的泉滩,位于关街西南侧的冶木河畔。1943年,肋巴佛率领的甘南农牧民在此誓师起义,攻打了临潭县城新城,打开监狱释放犯人,开仓接济贫苦百姓,后与陇南各地起义军会师,9月,起义军溃散。

(二)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

红军长征时在甘南所经过的区域不仅有灿烂的革命文化,更有丰富的自然景色和厚重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迭部县有迭山北坡熊猫保护区、虎头雪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