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22:46: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 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

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 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 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 坐下”。 2. 写字。 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 的方

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

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 上宽下略窄。

耳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 横为

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 要稍稍向上斜。

6画,独体字。

目 手

5画,独体字。

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 之间等距。

教师示范撇和弯钩:

4画,独体字。

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 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撇: 由按到提, 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 钩: 轻 轻 下 笔,呈弓背形,略带 点弯。

24

26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

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正确朗读

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

“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 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 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 “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 松”“坐

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 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 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 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 “坐、行、卧”。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 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问题提示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 笔锋自

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 “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 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四、实践活动

1. 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 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第一单元

25

27

4 日月水火

教材解析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 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 8 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 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 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 8 个生字。 2. 会写“日、田”等 4 个字和捺、点 2 种笔画。 3.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 8 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 是翘舌音,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如, “日”

本义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据“日”延伸表示时 间的词有“日记、日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读正音,如“沙石、鹅卵石”, 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石墙”等。

(2)交际沟通正音。“山、水”与风景有着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山 水。如,“我的家乡有一座玉皇山,特别秀丽。”“杭州西湖水碧绿碧绿的,非常美丽。”借

26

28

助日常交流进行正音。 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

(1)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 7 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 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 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市的孩子见过的不多,也较少单用,可以 出示图片来帮助理解。

(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 8 个象形字 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 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 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 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 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 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 字义。

(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 3 组,分发 3 组卡片,请 学生找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 系。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可以想到这一事物, 了解字的意思,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 山、山地、田地、上山”。

2. 写字。 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字,注意写

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

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 法。“日”与“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长 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4画,独体字。

横短竖长,里面一横不碰到右侧的竖,横 之间等距。

第一单元

27

29

续表

5画,独体字。

中间的横、竖写在扁“口”中间。

教师示范捺:

5画,独体字。

第一笔撇是平撇,写得短一些,平一些。 撇、捺要舒展。

轻轻下笔,从左 上向右下行笔,再顿笔 改变方向,向右轻轻 提起。

教师示范点:

4画,独体字。

第二笔是短撇,稍高于点;第三笔是竖撇。

从轻到重,向右 下行笔,最后重按回 笔。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可以采用 师生接读的方式,如“日—月”“水—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2. 理解运用。 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观察图画

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成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 巩固识字效果。如:

日 日出 爸爸带我看过海上日出。

月 月儿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 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山上有一块圆圆的大石头。 3.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又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6 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 习基础,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可以让 学生先尝试自主学习,完成连线,再说说图画与汉字之间的相像之处。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