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3 14:3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课 水滴石穿
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二、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 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1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 “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2
第二课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 腮 俸禄 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