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万能公式)推荐收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04: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

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

观题答题关键 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常见主体是:国家/政府 生产者 经营者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经济生活》主

消费者 劳动者 企业/公司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时,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 3.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4.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 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有买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2. 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三、企业(生产者或经营者)应该如何做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搞好售后服务。 2. 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4. 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6.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 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要诚实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8. 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9.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对外贸易中,要熟悉国际相关法律、规则,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

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凡涉及国际关系,一般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一)为什么…… 1.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

要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

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

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

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怎么做

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经济调

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2. 企业应该注意创新产品、调整产品

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3. 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并

充分利用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4. 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力,同时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反倾销的工作。

5. 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要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 6.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

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经济意义 (一)宏观方面 1.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5. 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

6. 有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对国家

1.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

家财政负担。

2.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

置。

3.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

裕,全面小康。

4.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 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6.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7. 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8.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9. 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

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10. 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

经验。

11.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

际(周边)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2.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

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的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循序。

13.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

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14.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对社会

1.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

会稳定。

2.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内需,稳外需。4. 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

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7. 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四)对企业

1.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

济效益。

2.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

业竞争力。

3.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五)对个人

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2. 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3.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

平。 六、经济生活问题设置角度及解答 (一)政府(国家) 1.市场

(1)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2)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

的弱点和缺陷。

(3) 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

序。

(4) 强化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的经济

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国民经济

健康发展 2.产品

(1)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

进企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2)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提高产品

的科技含量。

(3)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各类产品

生产的标准化。 3.科技

(1) 深化改革,优化科技发展,为自主

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 (2) 加大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调节,

支持自主创新。

(3) 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4) 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

质。 4.经营者

(1) 深化改革,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2) 依法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5.劳动者

(1) 依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

务。

(2) 加强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

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3) 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维护

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6.财政的作用

(1)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7.消费

(1) 大力发展经济,为提高消费者消费

水平,转变消费方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2) 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扩大内需的方

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 (3) 加强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居民收入,

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8.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企业

1.市场(价值规律)

(1) 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适销对路

的优质商品,占据广阔的市场。 (2) 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

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4) 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开展正当竞争,

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5) 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

(6) 依法经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及政策。 2.产品

(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2) 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3) 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形成产品价格优势。

(4) 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

和形象。

(5) 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 3.科技

(1) 企业是推动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2) 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 (3) 依靠科技,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