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辨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9:38: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辨析

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历史唯物论部分可以明确知道马克思关于杰出人物产生的观点,那就是:时势造英雄。既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既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既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那么我们就应该说“时势造就了英雄”。

所谓“时势”,就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总和所造成的形势和环境。所谓的“英雄”是指才能勇武过人、具有英雄品质的、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而令人敬佩的人。英雄人物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当历史的发展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摆在世人面前,当历史的发展为这个矛盾提供了解决的舞台和条件,就必然会产生英雄人物来组织和带领群众去解决这个矛盾。所以说,社会的历史条件最终决定着英雄的活动范围,“英雄”只是“时势”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英雄都无法抛离时势而独立存在,英雄只有顺应了历史潮流才能成为英雄,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时势作为客观主体,不因任何人而改变!没有时势就没有英雄,时势的需要才是英雄产生的根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天旬有长,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名句,也恰当地说明了时势作为客观主体,不因个别人而变的道理。

纵观古今中外,有无数名人肯定了“时势造英雄”的论断: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轮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歌德在《论拿破仑》中写道:“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不断强调:“伟大的领袖其实都是更大的历史力量的产物,而这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却是由绝大多数的平凡人在处理日常琐事中一点一滴地累积而成的。”梁启超在《英雄与时势》里说:“人群之所渐渍、积累、旁薄、蕴蓄,既已持满而将发,于斯时也,自能孕育英雄。路得非生于十六世纪,而生于第十世纪,或不能成;无哥白尼,地动之说终必行于世;虽无哥伦布,美洲新世界终必出现。”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英雄造时势是英雄史观,是要加以批判的,它夸大了英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是时势造就英雄,而不是相反,即使特定形势下暂时没有英雄,时势迟早也要把英雄造出来。例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是陈独秀,接着是王明、李立三,他们都没有把中国革命搞成功,最终革命的需要把毛泽东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从此中国革命的形势才向利好方向发展,革命的步伐才大大加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对社会有反作用,其中表现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但不能片面地认为”英雄造时势”,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的实践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如果单纯地认为英雄造时势会犯唯心主义。打个风趣的比方,让诸葛亮现在来当中国的“军师”,请问这可能吗?当然不行,因为即使他穿越时空来到这儿,没有舞台,他也不施展才华。这就是说,人的实践,人的活动受到历史的限制。

时势造英雄反映了必然性,英雄造时势反映了偶然性。也就是那个总是说到的矛盾对立统一。时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发生变化,就会催生出一个人物成为英雄。就算这个人没有出现,还可以产生下一个。这个过程必然会发生。而一旦这个人完成了这个过程,就是偶然性的体现了。没有这个人还可以有别人,一样可以完成,只不过这个人幸运而已。比如在地下没东西吃,又饿又渴,这时候别人来救,扔进来几麻袋萝卜,肯定毫不犹豫立刻都上去吃。但是萝卜吃多了烧心拉肚,于是就必然有一个人先拉肚,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必然性,但是一定不会同时拉肚,而是一定有一个人先拉肚,就看谁先消化完了忍不住拉肚了。这就是偶然性,也许有的人有感觉了但是不想拉要面子,忍住。又或者几个人一起忍住,就看谁最忍不住了。这就体现了偶然性。

时势造就英雄是永远不变的规则,中国有句古话,叫“英雄待时而动”。 就是说,英雄

要看清形势走向并顺势操作。正所谓“逆势者亡,顺势者昌”。英雄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何人成为英雄则是历史的偶然。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人站出来,只是谁能站出来,则要看个人的准备情况和把握时势的能力了。真正的英雄乃得人心者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得势;失道者,失势。时也,势乎势者,命也!荀子有言曰:制天命而用之!

最后,我方用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也希望同学们能从此言中发现“时势造英雄”的真谛。 Adversity makes a man wise, not rich. A hero is nothing but a product of his time. (逆境出人才,时势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