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32: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构建地理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学习效率 地理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王树声先生提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构建思维导图是知识的加工整理、巩固提高与扩大知识领域的思维过程。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要把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放在学习的首位。按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使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方式。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入手。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可以看出,各地都非常注重考查地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突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本文在中外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以探索适合学生她理学习的实际情况,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及高中生心理认知结构的地理学习策略——“构建地理思维导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地理思维导图的构建制作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

地理思维导图的构建制作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地理中心内容(也可以用一个中心词)。 3.在绘制的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以此类推。 5.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三、在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1.区域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从高考命题的方向看,区域地理是综合题的必然构件,重视系统地理原理在区域中的具体应用,强调区域研究方法,重视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尤其是进行具有相似性地理特征的中外区域对比。 例如,学生自主构建区域地理特征思维导图如下:

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清晰的分析思路,认真感悟“提高思维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和效果。这样,学生地理技能就能提升,面对区域分析问题能从容做答。

2.在自然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自然地理知识理论性和规律性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注重推理过程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因果联系进行层层推理。学习自然地理部分时,经常性地梳理因果联系、构建思维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全球性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