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0:1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序言: 认识日本 ——中日关系40年回顾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就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同年9月25日田中访华。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签署“中日共同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迅速恢复邦交正常化的原因,1、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2、日本追求新市场与能源地。3、中国急于打破孤立状态
二、建交后的中日关系
1、中日关系蜜月期(1972~1982年)
这一时期,日本决定在技术与资金上给予中国援助,并先后三次决定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资金(ODA)。
2、 摩擦与合作时期(1982年~1992年)
因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提供的成套设备较为陈旧、日本的政治大国言行等在中日之间产生外交摩擦。
3、对立与合作时期(1992~2002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日本经济低迷,但中国进入市场体制下的经济高速增长,从而造成两国关系出现了不和谐之声。
4、对抗与合作时期(2002年~2011年)
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政冷经热”、历史教科书、日本争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使中日关系愈发紧张。
三、中日两国的相互关系
合作的伙伴、竞争的对手,学习的对象。
第一讲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特征(一)
一、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1、日本民族的来源
日本的古代文明主要分为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时代。 2、徐福东渡的意义
据说2000多年前,徐福的船队到了日本,带来了秦朝文化,使停滞了数千年的绳纹文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徐福东渡为日本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是日本第一次大规模接受中国文化,在日本由野蛮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进程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二) 日本文化的特征 1、 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日本总是不失时机地接受人类最先进的文化,从而加速了日本文明化的进程。 2、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日本在接受他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是像朝鲜、越南这些与大陆接壤的国家一样,没有消化吸收的余地而是全盘接受,以至于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3、独特性
首先,被神化了的天皇制,与中国的皇帝制度相比,日本的天皇制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与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中国皇帝不同,天皇是被神化了的一种象征,只掌握精神权力;二是日本的天皇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并不掌握日本国家的实质性的政治权力。
其次是以“道”字为中心的情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花道等。 三、大陆文化的传播 1、日本从中国学到了什么
日本究竟从中国学到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这种选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它主要从中国引进了四大项内容,
① 汉字
日本从中国引进了汉字,正是汉字的传入才使日本文明程度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② 律令制度
所谓律是指国家的法律体系与官僚体制,令则指管理国民的租税和土地制度 ,日本通过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 才得以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机构成为日本国家统治的基础。
③ 儒教
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儒家思想,并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日本人的精神文化,同时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政治理念和家族道德观,成为日本伦理思想的基础。
④ 中国佛教
日本从中国学到了中国化的佛教中国佛教成为日本哲学和精神思想的又一大支柱。 3、日本选择性地放弃了什么 ① 科举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制度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从积极与消极的意义上来讲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第一,从中国官僚体制的角度来讲,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选官方式,在改
2
善用人制度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到了明清时期刻板僵化的八股取士,却严重地桎梏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最终成为一大弊端。
日本一直根据身份制和世袭制来选拔官吏,所以,日本直到现在都保持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也是产生现代日本社会严格的上下尊卑关系的历史根源。
第二,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读书意识。
在日本人眼中知识的唯一好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日本人教育理念的核心。这种教育理念也让同处于中华文化圈的日本与中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② 宦官制度
宦官制度是中国强大的皇权制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一个怪胎。宦官制成为对中国社会百害而无一利的制度。所以,日本不是高度皇权的国家,没有选择宦官制度的土壤。
第二讲 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特征(二)
一、西洋文化的影响 1、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在哪些方面实施了改革,并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同时,在日本近代法制体系的创建过程中,宪法占有重要的地位。1889年,日本仿照德国宪法,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并建立了日本式的君主立宪体制——近代天皇制。
(2)移植西方的教育制度
明治政府成立后,将教育列为改革的重点之一。主张教育平等,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制。使得全民教育急速发展,到20世纪初完成了国民教育的普及任务,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达到了日本“富国强兵”的目的。
(3)移植近代产业和经济制度
明治政府在移植近代产业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外侵略的目的,重视发展军事工业,在造船、炮兵工厂等方面投入甚多,此外,也促进了铁路、轮船、电信等近代交通、通信设施的发展。同时还引进了股份有限公司、银行、近代货币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快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步伐。
(4)创立了近代科学
为了尽快吸收近代文明,明治政府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大规模吸收和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在明治维新30年后,日本已摆脱外国专家的指导,走上了独立发展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