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全套精品复习考试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5:34: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肾小管炎症、中毒等引起肾小管损害,以致肾小管对肾小球滤液中小分子蛋白质重吸收功能减退。

特点:尿中以小分子量蛋白增高为主,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蛋白排出量常<1g/24h。临床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受损,尿中出现小分子和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特点:尿中大、小分子量的蛋白质都存在,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较高。临床常见于肾小球肾炎后期,合并各种肾小管间质病等。混合性蛋白尿还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型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

4.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但由于血浆中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而产生的蛋白尿。 临床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大面积肌肉损伤,随着原发病情进展进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5.组织性蛋白尿 正常人尿液中可含有少量可溶性的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和尿路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主要为小分子量的蛋白或肽,一般方法无法检出。当泌尿系统受炎症、中毒或药物刺激后,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增加或分泌蛋白质增多,导致蛋白尿,24h尿蛋白排泄量可达0.5~ 1.0g。

6.假性蛋白尿 肾脏各种泌尿道疾病而产生大量脓液、血液、粘液等含蛋白成分的物质,混入尿中。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分 类

轻度蛋白尿:含量<1g/24h,可见于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间质性病变为主的肾脏疾病、肾小动脉硬化、隐匿性肾炎、急性肾炎恢复期、慢性肾盂肾炎等。

中度蛋白尿:含量为1.0-3.5g/24h,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症,严重肾间质性疾病。

重度蛋白尿:含量>3.5g/24h,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二)尿糖检测

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的葡萄糖,24小时浓度为2.78mmol/L,定性试验为阴性.当血糖浓度>8.8mmol/L,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收能力时,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过多,此时尿糖定性试验阳性。 1.班氏定性法 2.试带法 3.班氏定量法 4.邻甲苯胺法

临床意义: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也可致阳性反应。临床上引起糖尿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饮食性糖尿 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糖分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后,出现的糖尿,可伴有血糖增高。正常人一次进食200g以上葡萄糖,即可产生糖尿。

2.暂时性糖尿 因暂时性原因,如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反应时,或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产生的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3.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正常,但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减退,肾阈值降低引起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此类疾病与糖尿病区别在于,其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均正常。

4.血糖增高性糖尿 最常见于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尿糖排出量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因此尿糖检测可作为判断糖尿病病情和疗效观察指标。

5. 非葡萄糖性糖尿 即乳糖、半乳糖、果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对某种糖类代谢失调致血中浓度升高,则可能出现相应的糖尿。如乳糖尿见于妊娠和哺乳期。半乳糖尿见于遗传性半乳糖血症。果糖尿见于遗传性不能耐受果糖症患者进食过多水果后。戊糖尿见于遗传性缺陷或食入多量富含戊糖的水果。 三、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尿中各种有型成份,如细胞、管型、细菌、结晶、滴虫、虫卵、微丝蚴、包涵体、粘液丝等,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原理:利用光学、干化学或光电学原理观察、计算和识别尿液的有形成份。 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干化学法3〕流式细胞术 (一)细胞成份 见课件18

1.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圆盘形。在高渗尿内可皱缩成棘形,在低渗尿内则胀大,甚至可使血红蛋白溢出,成为大小不同的空环形。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偶见红细胞,一般不超过 0~3个/HP。

临床意义:若每个高倍视野超过1~3个以上红细胞,而眼观无色即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盂肾炎、外伤、运动、泌尿系统的肿瘤和结石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肾移植术后。 红细胞分型 (1)均一型 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有时可出现少数淡影红细胞及棘形红细胞。此型多见于非肾小球型肾病。

(2)多形型 红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等,多见于肾小球性肾病(90% )。 (3)混合型 均一型和多形型红细胞均可见。此型表明肾小管间质已受损,提示肾小球性肾病。

2.白细胞 尿中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在新鲜尿液中常分散存在,细胞完整、无色、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清楚,加酸后更为明显,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 参考值: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少数白细胞,一般不超过0~5/HP。 临床意义:若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则主要见 于泌尿系统炎症。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药物性急性 间质性肾炎和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与间质 性肾炎有关。

3.上皮细胞(epithelium) 正常尿中可见到少量上皮细胞。常见的有:

(1)扁平上皮细胞(pavement epithelium) 细胞大而薄,外形不规则,核小呈椭圆形。

参考值:正常人尿液中少量存在

临床意义:多来自尿道粘膜层,一般无临床意义, 若大量出现并伴有较多的白细胞,则表示相应部位 有炎症变化。

(2)大圆上皮细胞(Large round epithelium) 胞体呈圆形,比扁平上皮细胞略小,核稍大,呈圆形或椭圆形。 参考值:偶见于正常人尿中

临床意义:来自膀胱粘膜的表层及尿道中层,大量 出现提示膀胱或尿道炎症。

(3) 尾形上皮细胞(tailed epithelium) 呈拖尾形或纺锤形,核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约20~40um。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不含此细胞

临床意义:多来自肾盂、输尿管及膀胱颈部,见于 肾盂或输尿管炎。

(4) 小圆或多边形上皮细胞(small round or polygonal epithelium)较白细胞略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大而圆,核膜清楚,胞浆中常可见脂肪滴及小空泡。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不含此细胞 临床意义:尿中大量出现多见于肾小管,肾小管病变和肾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并可见上皮细胞管型。 (二)管型成份 见课件20 1.透明管型(hyaline cast)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体,两端钝圆,偶尔含有少许颗粒。

参考值:正常人在浓缩尿液中偶见此管型

临床意义:此管型出现较多时,多见于肾动脉 硬化及肾病。

2.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 管型基质内含有细胞,其数量超过管型体积1/3时,称为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在透明管型的基质中,含有较多的红 细胞。

白细胞管型 在透明管型的基质中,含有许多白细 胞(或脓细胞)。 上皮细胞管型 管型的基质内含有多量肾小管上皮 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无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常见于急性肾炎。

3.颗粒管型(granular cast) 管型基质内含颗粒,其量超过1/3。 细颗粒管型 颗粒细小稀疏 粗颗粒管型 颗粒粗大浓密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无此管型

临床意义: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单位有 淤滞现象。

4.脂肪管型(fatty cast) 管型基质如含有多量脂肪滴,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所致。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无此管型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脂肪管型,见于类脂肪性肾病和肾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5.肾衰竭管型(renal failure cast) 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在集合管中形成,管型粗大,管型基质上带有大量颗粒。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无此管型

临床意义:尿液中出现此管型,见于血管内溶血或 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症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6.蜡样管型(waxy cast) 呈浅灰色或蜡黄色的折光性,质较厚,外形宽大而易断裂,有时呈扭曲状。

参考值:正常人尿中无此管型 临床意义:蜡样管型是长期存留于肾小管中的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演变而来,提示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及肾淀粉样变等。

7.类圆柱体 形态与透明管型类似,两端尖细,且易呈扭曲或弯曲如螺旋状。其成因不明,可能是肾小管所分泌的物质,常与透明管型同时存在。 参考值:正常人在浓缩尿液中偶见此管型

临床意义:此管型出现较多时,多见于肾血循环 障碍或肾脏受刺激。

(三)结晶成份 见课件22 1.酸性尿内常见的盐类结晶

尿酸结晶(uric acid crystal)肉眼观察似红砂细粒,常沉于尿液盛器底层。显微镜下为黄色菱形或各种形态的结晶,可单个存在或堆集成簇。

草酸钙结晶(calcium oxalate crystal)肉眼可见尿浑浊。显微镜下为无色闪烁发光的方形八面体,有时可呈菱形或哑铃形。 非晶形尿酸盐(amorphous urates)肉眼观察为黄红色沉淀物,在淡色尿内可近于无色。显微镜下为细小无色或微黄色,呈细颗粒状,加热或加碱均可溶解。 2.碱性尿内常见的盐类结晶

三磷酸盐结晶(triphosphate crystal) 又称铵镁磷酸盐结晶,为无色透明闪光,呈屋顶形或楞柱形。有时可呈羽毛状或羊齿草叶形。

尿酸铵结晶(ammonium urate crysrtal) 为黄褐色、不透明、常呈刺球形或树根形。通常见于腐败分解的尿中。此结晶加酸可溶化而出现尿酸结晶。

非晶形磷酸盐 (amorphous phosphate) 肉眼观察为白色沉淀物,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颗粒,加酸可以溶解。 3.其他结晶

磺胺药物结晶(sulfonamides crystal)晶体形状各异,见于服用磺胺类药物时。 亮氨酸结晶(1eucine crystal)为淡黄色小球状,有幅射纹与同心纹。 酪氨酸结晶(tyrosine crystal) 为略显黑色的细针状晶体,常呈束状或羽毛样排列。

胱氨酸结晶(cystine crystal) 为无色六角形片状结晶,正常尿内少见,见于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 (四)其它成份 见课件25

细菌、真菌、精液成分、滴虫、埃及血吸虫 (五)管型、细胞计数

尿液沉淀物中的管型和细胞计数,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1.12小时尿液沉淀物计数(Addis计数) 2.1小时尿液沉渣计数

临床意义:肾盂肾炎,白细胞明显增多;急性肾小球肾炎,红细胞明增多。 第三节 尿液的其它检验 一、尿酮体 二、尿胆红素 三、尿胆原

四、亚硝酸盐 五、溶菌酶

六、β2微球蛋白 七、FDP

八、免疫球蛋白、补体3 九、AMY

十、含铁血黄素 十一、糖蛋白等 复习思考题

1. 尿液检验的意义?

2. 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产生机理。 3. 混合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什么?

4. 简述血糖增多性糖尿的产生机理。 5. 显微镜检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 尿沉渣检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7. 临床上多见的蛋白尿是什么? 8. TH糖蛋白来源于何处?

9. 高温高热引起的蛋白尿属于何种蛋白尿? 10.暂时性糖尿的原因有哪些?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五、 绪论

目的(1)了解损害程度 (2)判断预后 (3)疗效观察

(4)体检,耐受能力

分类蛋白质代谢的试验 脂类代谢的试验

维生素代谢的试验 糖类代谢的试验 酶类代谢的试验 免疫功能试验 胆红素代谢的试验 色素的排泄试验

药物转化功能试验 激素代谢的试验胆汁酸代谢的试验 二、蛋白质代谢试验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测定 1. 原理 总蛋白----双缩脲比色法 白蛋白----溴甲酚绿比色法 2. 参考值 3. 临床意义

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 较少见:严重腹泻、呕吐引起的脱水,广泛性烧伤,急性大出血 降低1.蛋白质摄入不足:慢性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妊娠后期,哺乳期 2.白蛋白合成功能不全:肝硬化,肝功严重损伤,慢性感染,恶性贫血 3.蛋白质消耗太多:甲亢,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 4.蛋白质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 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 1. 肝肾疾病:慢肝,肝硬化,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