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22:1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激情教育
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了激情,我们的老师缺少激情,那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将十分乏味,我们的教育将失去色彩。 什么是激情教育
激情教育我感觉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定义:狭义的激情教育应该是教师个人很有激情;广义的应该是某个学校,某个地区甚至是全体教师很有激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狭义的激情是什么?就是教师要用自己整个生命去拥抱教育,使自己的全部身心与教育水乳交融;激情就是教师对教育达到痴迷忘我的境界;就要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具有的\宗教家\的精神;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诚挚而火热的心去呵护学生的灵气,去催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整个一生负责;激情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创造谱写教育的辉煌。
广义激情教育的涵义:通过创设与落实全员激情、全方位激情、全过程激情的教育管理机制,以激发师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为切入点,推动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开展和进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什么要有激情
教育呼唤激情,因为教育对象是各具性情的鲜活的生命。唯有创造,才能使这鲜活的生命更具灵气。而创造需要激情。激情使创造无时不有,激情使创造无处不在。唯有激情,才会有勃动的韵律,才会拨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奏出生命的灿烂乐章;唯有激情,才会激活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的创造火花而成燎原之势;唯有激情,才会使师生收获到创造的成果;享受创造的快乐,引领师生融人同乐的激动境界,升华生命的价值。没有激情的教育是冰冷的。它只会僵化学生的思维,冻结学生的灵气,窒息学生的创造。
激情与快乐相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化解职业本身的社会压力,妥善处理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碰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用一生的信念和源源来断的激情来呵护浇灌着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愿我们的教育都洋溢着激情——为自己和学生,为民族和国家。 三、为什么进行“激情教育”改革
“激情教育”的提出首先来源于对现行教育的反思。虽然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相当多的教师和家长仍然集中全力抓学习,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学校对师生的评价也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在这种片面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厌学情绪滋生,学习效率低下,情感压抑甚至扭曲。新课改虽然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培养积极情感既是教育目标也是教育手段,只有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才能优化教育效果,让学生获得较高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养成健全的个性,收获幸福的人生。 “激情教育”的提出还来自于对社会现状的认识。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革,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互联网中的有害信息,等等这些负面影响干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使一些学生迷失了奋斗方向,疏远了勤奋努力,甚至导致部分学生精神空虚、
行为失范。此外,独生子女家庭在社会家庭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致使许多学生缺乏积极上进的动力,而且滋生了许多不良的情感,如:逃避、害怕责任;自信心不足,害怕挫折;怕吃苦;攀比心理;依赖心理等。在诸如此类的现实情况下,激发并巩固学生的健康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激情教育”是在对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反复提炼的基础上产生。学校一直坚持“师生双主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即“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尊重教师,成就教师,因势利导,分层发展;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校一直实行“课内外双渠道育人”,一方面积极构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和谐共进”的课堂;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认真开展了每天的课外活动和每学期的系列大型主题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认识到,情商可以影响人的智商和个性,是人生决胜的关键,由此提出了“情商重于智商,性格决定命运”的理念。分析教育教学经验,之所以取得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三方共赢,持续发展,是因为一直注意培养和尊重师生的健康情感,从而充分激发了师生自我主动发展的热情。
基于以上的思考,为了将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引向深入,在充分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激情教育”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从促进学生的自我主动发展、着眼学生的全面而个性成长出发,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形成一种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局面,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力。 如何激情教育 以情激情
以情激情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的情感应跟随教学内容,该乐则乐,该悲则悲,该怒则怒。教师的讲述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努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逐步把学生的激情推向高潮,达到思想道德的升华。如讲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时,教师朗读:“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国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的祖国山河雄伟壮丽……”这些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可亲可爱,产生了对祖国由衷的赞美和强烈的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以理激情
以理激情就是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分辨是非的问题,由浅入深,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寓于说理之中。如讲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有些学生对大公无私不能接受,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为了解决教学中这一理论上的重点,思想认识上的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私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意识,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产生了私有制以后才产生的。接着指出,无产阶级提倡的大公无私是以承认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自私自利与正当的个人利益不是一回事。又指出,大公无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我国现阶
段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倡集体主义,发扬大公无私精神。最后指出,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作为社会公德。正是由于道理讲得透彻,激情寓于说理之中,才使学生看清了问题的本质,看清了问题的全部,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从而自觉地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了集体主义观点。 以景激情
以景激情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如讲祖国独立强盛,才可能有个人的一切时,教师指导学生边看插图边回忆电影《开国大典》,同时播放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录音。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情绪高昂,激动万分,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以趣激情
以趣激情就是应用幽默或富于哲理的故事、典故、谚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如讲热爱科学,勤奋学习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名叫谢皮罗的教授,一次洗澡后拔去澡盆塞子,水流流出时的旋转方向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经研究得出结论,澡水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这个有趣的故事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自身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和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统一。求实的态度、民主的作风、简洁的语言、昂扬的精神状态无疑对学生获得这些相应的品质具有表率作用。第二,教师应具备和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相符合的人格形象。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才能宽容学生的错误,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品格。第三,教师要积极研究来自社会大课堂的道德内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有重要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教师只有积极研究这些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分析、补充、修正,才能使课内外形成统一的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四、激情的作用
激情使教育充满情趣。只有情意融融的教育氛围,学生才会受感染,受熏陶;他们才会萌发创造的欲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是这样,教育也如此。学校的教育索然寡味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缺乏情的感染和情的触动。教育中的情是师生情感交融的真诚流露。教育一旦产生出情趣,就会出现师生心有灵犀的动人情景,教育环境就会宽松和谐。 激情与快乐相随。拥有了教育激情,人的生命之树就与快乐结缘,你的笑容就会飞越在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心扉也放飞快乐;拥有了激情,你的心就会与学生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师生真正成为知心的朋友,创造的伙伴。当然,教育中的乐趣雅而不俗,益人心智。教育中洋溢着乐趣,才会使学生真正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尽兴创造。学生要达到乐学的境界,就需要教师乐教。
没有激情的教育是冰冷的。如果教师内在教学中无热情无激情,那学校教育绝对是一潭死水,它只会僵化学生的思维,冻结学生的灵气,窒息学生的创造;它只会使教师把教育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把学生当作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