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2 16:4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无论物质与精神环境、室内与室外环境,实际上都包含了人与物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否和谐、宽松、民主、积极,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在的深远的影响。
(二)幼儿园环境的作用
1、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形成幼儿自主的学习氛围 3、展示幼儿的活动成果 4、提供具有艺术美感的环境 5、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教育者在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时应当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适宜性原则应从两方面理解:
1、要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这是由幼儿园保教目标及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所以在环境创设时要体现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幼儿的全面发展寓于环境创设之中。
2、要体现一般需要和特殊需要。教育者首先应创设最基本的环境,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需要,如提供生活、学习、游戏、休息等必要设施,保证幼儿正常的生活与活动。由于幼儿之间存在年龄、性别、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者有时要创设专门的环境,满足不同幼儿对环境的特殊需要。
(二)安全性原则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应当考虑两方面因素:
1、为幼儿提供安全成长的环境。这就需要在创设环境时,除了达到室内空气、采光、色彩、湿度、温度、通风等安全标准外,还要注意各个场所中潜在的对身体可能造成伤害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 措施。
2、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确保幼儿在幼儿园内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如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幼儿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构成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环境要让幼儿感到是受欢迎、受尊重、受信任、能够得到爱和感到温暖的,这样才能促
31
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通过环境创设,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环境创设,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能切实的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比如大家一起收拾活动室、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教师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主动地与外界结合,选择和利用环境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尤其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五)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环境创设时,应该坚持勤俭办园、就地取材、利废利旧、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和地区、家庭的优势,教师、幼儿、家长齐动手,共创美好环境。
为了使幼儿园环境产生最大效用,在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时应注意:
(1)环境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研究表明,幼儿的活动行为与物质环境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创设环境时就要将教育目标、内容具体化,贯穿融合到所要创设的物质环境中去,使环境创设更科学、合理,产生最大效用。
(2)实现环境设施的多功能性。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应注重有效的利用空间和现有条件、设备、为幼儿创设更充分的活动场地和条件,尽量使环境设施具有多功能性。
(3)在教育材料、设施方面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为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物创设活动环境,提供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