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8 16:1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这套语言相当复杂,本文只能略述其梗概。 二、敬称
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保留着。
古代天子有三公、九卿,公、卿,也都被用作敬称。如果对方德高望重,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当今中国的知识
界还有这种用法。\卿 \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荀卿\,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此外,\侯\字原本是指诸侯,《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 \,此处的\尊侯\是指对方的父亲,这一用法在书信语言中还时有所见。
称呼对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古代天子的妃子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时下,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也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敬称。此外,\公子\,原本指诸侯的庶子,后也用于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称呼他人的亲戚,一般在称谓前加\令\字,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等。对于他人的孩子也是如此,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或令息,女儿为令爱或令媛。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如贤伉俪(夫妇)、贤乔梓(父子)、贤弟等。
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如台启、台端、台甫、台安等。书信中的台,是三台的简称,三台是天上的三颗星,古人用来指三公,故也用来当作尊称。古代台与臺是两个字,后来将臺简化成台,致使许多人误以为是一个字,其实不然。所以,给港台等通行繁体字的地区的友人写信,千万不能将台甫写成臺甫,那样就会贻笑大方。
古人行冠礼之后都要取表字,或者还要取雅号。名只有父亲和国君才能叫,所以《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直呼其名被视为不礼貌的表现。目前,进入近代以来,一般人已经很少再取
表字或雅号,但在文人圈中依然有之,因此,在与他们通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以免唐突。
此外,与敬称相呼应,书信中凡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如对方的住宅,要称府、邸,或者称潭府,潭是深的意思,潭府,意犹深宅大府,是对对方住宅的美称,故信末又往往用\潭安\来表示阖府皆安的祝愿。如果对方有所馈赠,感谢时可称厚赐、厚赠、厚贶等,以表示看重这份情谊。对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美称,如果是对方来信,可以称大函、大翰、惠示、大示、手示、大教;如果是诗文著述,则可称华章,瑶章;如果是宴请,则要称盛宴、赐宴等。
书信中一般不要出现你、我、他之类的代词,这也是简慢或者缺乏文采的表现,凡是遇到类似的地方,应该酌情处理。如提及对方时,可以用阁下、仁兄、先生等代替;提及自己时,可以用在下、小弟、晚等代替;提及第三方时,一般可以用\彼\或者\渠\表示,渠当第三人称用,始见于《三国志-吴志-赵达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谦称
谦称是与敬称相对的称谓,一般用于自己或者自己一方。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是中国人的传统。从先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