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3:17: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习题1
1-2.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1-3.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1-4.为什么高差测量(水准测量)必须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水准面是一个曲面,而水准仪观测时是用一条水平视线来代替本应与大地水准面平行的曲线进行读数,因此会产生地球曲率所导致的误差影响。由于地球半径较大,可以认为当水准仪前、后视距相等时,用水平视线代替平行于水准面的曲线,前、后尺读数误差相等。
1-5.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测量坐标系的X轴是南北方向,X轴朝北,Y轴是东西方向,Y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1-6.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1-7.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 =-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
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L0=6?20-30=1170
1-9.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习题二
2-1(数据需要改)用水准仪测定A、B两点间高差,已知A点高程
为HA=12.658m,A尺上读数为1526mm,B尺上读数为1182mm,求A、B两点间高差hAB为多少?B点高程HB为多少?绘图说明。
hAB=+0.344m,hB=13.002m
2-2.何谓水准管轴?何谓圆水准轴?何谓水准管分划值?
通过水准管圆弧零点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通过圆水准器零点的法线,称为圆水准轴。水准管上两相邻分划线间的圆弧(2㎜)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
2-3.何谓视准轴?视准轴与视线有何关系?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视差应如何消除?
通过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CC称为望远镜视准轴,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导致目标实像与十字丝平面不完全重合出现相对移动现象,称为视差。(其原因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使目标实像不完全成像在十字丝平面上;)在目镜端观测者眼睛略作上下少量移动,如发现目标也随之相对移动,即表示有视差存在;再仔细进行物镜调焦,直至成像稳定清晰。
2-4.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为了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与水准管轴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加快观测速度。
2-5.水准测量中,怎样进行记录计算校核和外业成果校核?
测站记录计算校核:?a-?b=?h,外业成果校核:构成闭合、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计算高差闭合差fh,当fh满足规定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即fh?fh容)时,认为外业观测成果合格,否则应查明原因返工重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6.S3型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为什么?哪个是主要条件?
水准仪的轴线主要有:视准轴CC,水准管轴LL,圆水准轴L'L',仪器竖轴VV。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为:1) 圆水准轴应平行于仪器竖轴(L'L'∥VV);2) 十字丝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即中丝应水平);3) 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LL∥CC)。
2-8(类似,用于检验)计算下表中水准测量观测高差及B点高程。
表2-4 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测 站 点 号 水准尺读数(m) 高 差 高 程 后 视 前 视 (m) (m) 22.718 已知 备 注 Ⅰ BM.A 1.874 TP.1 0.919 Ⅱ TP.1 1.727 TP.2 1.095 Ⅲ TP.2 1.186 TP.3 1.823 Ⅳ TP.3 1.712 B 1.616 计 ∑ 算检核
测 站 Ⅰ ∑a - ∑b= ∑h= 点 号 水准尺读数(m) 高 差 高 程 后 视 前 视 0.955 0.919 0.632 1.095 -0.637 1.823 0.096 1.616 ∑h=(m) (m) 22.718 已知 23.973 24.305 23.668 23.764 备 注 BM.A 1.874 TP.1 Ⅱ TP.1 1.727 TP.2 Ⅲ TP.2 1.186 TP.3 Ⅳ TP.3 1.712 B 计算检核 ∑ 6.499 5.453 ∑a - ∑b=1.046 1.046 2-9(需要改数据)表2-5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号 路线长观测高差 高差改正数vhi(m) 改正后高差?hi(m) 高程备注 L(km) 1.5 hi(m) +4.362 H(m) 7.967 已知 已知 BM.1 0.6 2 0.8 3 1.0 4 1.2 5 1.6 +2.413 -3.121 +1.263 +2.716 -3.715 11.819 BM∑ fh=∑h测 -(HB-HA)= fh容=±40L= v1km??fh? ∑vhi=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