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2:12: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P108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 (1)识记P108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2)保持P110

(3)再认和重现(回忆)

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关系联想P111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1)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衰退说和干扰说P111

(2)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P112 德国 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P113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789年德国 冯特 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 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冯特,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呢元素。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机能心理学是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的学派,它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堪称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3、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4、行为主义(Behaviorism)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后期代表斯金纳(Skinner)。行为主义有两个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方法。 刺激行为

5、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奥地利 维也纳 精神病一声 佛洛依德(Freud),意识与无意识 6、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认知:人的认识活动) 7、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创始人马斯洛,代表人物罗杰斯。了解人,揭示人的本质,认为既不要把人神化,也不要把人兽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P118

第一,掌握一种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第二,对外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时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要求多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

一、语言和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分类: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P119 2、文化的特征P120

(1)文化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

6

(2)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形式体现的

(3)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创造、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

(4)文化具有系统性

(5)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 (6)文化是在变化发展的。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P121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P122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根本特征是如何发现,认识和对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P122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 (1)蜜月阶段 (2)挫折阶段

文化休克,文化震荡症指非本民族文化环境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击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状态。 (3)调整阶段 (4)适应阶段

3、跨文化交际中对外不同文化的态度 (1)尊重不同文化

(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

所谓文化依附,是指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 4、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一、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

确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即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紧密相关且体现汉语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需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

1、语言的文化因素: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 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3、专门性文化知识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P133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

2、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它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

3、语用文化P136

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制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

7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P139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成为交际能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P142 1、通过注释直接阐释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习得篇》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学习与一般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人类的学习是指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主动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P145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人和动物受环境的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加涅)P150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多种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学习行为的阶段 (1)动机阶段 (2)领会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五种学习结果 (1)智力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8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P153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P155

有无意识,有无环境,注意力,方法,时间

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 五个阶段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电报句又叫实词句,多词句中只有实词没有虚词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映论P159 2、先天论P161

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3、认知论P164

认知论的理论基础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 的发生认知论。 人具有遗传的心理功能,它决定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并想环境学习。 4、语言功能论P165 英国语言学家 韩礼德 语义体系和语用体系 总结P167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1、对比分析假说 拉多

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P168

行为主义的缺陷:否认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忽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中介语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 塞林克 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interlanguage)

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独特的,不断变化的,反复性,顽固性)

中介语产生的原因: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渡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科德 1967 《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

内在大纲实际上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客观的、普遍的规律,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控制教学过程,无法完全控制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的内化过程。P171 4、输入假说P172

美国语言教育家 克拉申 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提出了输入假说理论。

9

(1)习得与学习假说 (2)自然顺序假说 (3)监控假说 (4)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说”的教学没必要??) (5)情感过滤假说(屏蔽效应假说)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习得者必须听懂可理解的输入,二是习得者在情感上必须对输入采取开放、接受的态度。 5、普遍语法假说(乔姆斯基 普遍语法理论)P176 6、文化适应假说P177

由 舒曼 提出的文化适应假说,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看做是逐步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

文化适应: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的结合。

心理距离:主要指学习者在情感方面影响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包括语言障碍带来的焦虑,文化震荡带来的恐惧紧张以及动机、自尊心等。 洋泾浜假说P178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 1、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点P179 (1)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2)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3)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御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

(4)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

(1)习得动力不同。第二语言习得不具有第一语言习得的天然动力。 (2)习得环境和方式不同。第一语言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的。

(3)习得的过程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与其心理、生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 (4)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5)主体的生、心理特点不同。这是最基本的不同。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拉多 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一、对比分析

1、对比分析的目的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P187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P187

3、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 4、对比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定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P189

局限:第一,两种语言差异的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也越大。这是不正确的。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