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全)题库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2:42: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

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页脚

.

自花授粉 同一花朵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 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

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雄性不育性: 植物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营养体繁殖: 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使其长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系(clone):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即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孢子生殖:无大孢子形成,有胚珠中不同位置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的生殖方式。

二倍性孢子生殖: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倍体胚囊,最后形成种子。

不定胚生殖:由珠心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胚,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从而形成种子。

孤雌生殖:胚囊中的卵细胞未与精核结合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孤雄生殖:进入胚囊中的精核未与卵细胞结合而直接发育成单倍体胚,育正常胚乳形成单倍体种子。

页脚

.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减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力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近等基因系:一组遗传背景相同,只在个别性状上存在差异的自交系品种。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指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重组近交系

引种(crop introduction): 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作为育种途径之一的引种是指从将外国或外地的作物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本地推广种植的方法。

驯化(crop domestication):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气候相似论:某作物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生态因素:作物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中,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等。

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因素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合体,复合体中的每一因素对作物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复合体起综合作用,这一复合体称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遗传适应性品种类群,称为该作物的生态类型。

生态区: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的地区,称为生态区。

页脚

.

个体(单株)选择法:在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单株、单穗、单铃),分别收获、脱粒,下一季节分别播种成株行,进行比较鉴定,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株行,选择优良株行。

混合选择法: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产量等)表现,选择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下季混合播种,并与原始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选择育种:人为选择作物品种在种植和引种过程中群体自然发生的优良遗传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

系统育种:应用单株选择法对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和无性繁殖作物进行的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

倍性育种:以人工诱发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后所产生的遗传效应为根据的育种技术,包括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一个属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的一组染色体。 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具有三个和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 二倍体:含有两套染色体, 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单倍体: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人为诱发植物发生可遗传性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或获得新的种质资源的方法。 半致死剂量(LD50):诱变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一半的剂量。 半致矮剂量(D50):诱变处理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所需的剂量。

临界剂量: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页脚

.

突变率(Mutation Rate) 是指一定的基因在单位时间(如每一个世代)发生突变的几率。突变率一般通过突变频率或突变体频率进行估测。 突变频率(Mutation 指在一生物群体中一定时率。

M2代出现的突变数 M2代穗(株)行数

Frequency) 突变频率是间发生的突变类型显现几

突变频率(%)= × 100

突变体频率(Mutant Frequency)是指在某一群体所有突变类型突变体出现的频率。

M2代出现的突变株

= × 100

突变体频率(%)数

M2代群体的总株数

突变谱(Mutation Spectrum) 指作物经诱变处理所产生的各种突变类型多少。 核心种质(Core Germplasm) 又称核心样品( Core Collection)。它是指用最小的种质资源样品最大程度地代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不完全双二倍体(partial amphiploid) :由双亲的一部分染色体组结合而成的新物种。

异附加系: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添加另一个物种的一对或两对染色体而形成一种新类型。

页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