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20:51: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感言】

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 (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

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

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有同学记得吗? 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反映了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学生没有反应)《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7:有印象。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

聪明能干。因为消除了大人们的所有顾虑,主客观的因素都作了考虑,大人们相信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还有一句很能见出个性的话——

生8:在偷豆子吃的时候,他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

师:通过上面的回忆学习,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具体要求是:用8-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两个片段,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个性。大家首先要想想你准备写谁,还要想一想他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人,这样才容易写出他的个性来。写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有同学愿意写我当然也行,但内容一定要具体。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好,时间到了,大家也都写得差不多了,没有完成的内容请课后继续写。写作文,动笔写是提高的一个途径,评价、批改别人的作文,和别人交流写作的感受,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下面就请同学们相互批改,一篇文章要经过前后座两位同学的批改。只要你认为他能够写出个性就可以打优(80分以上),个性鲜明的可以打得更高,没有写出个性的可以打不及格。批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认识,那种取一般化的折中做法最要不得,也就是最没“个

性”的表现,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认识,该打多少就打多少,坚持自己打分的标准。

(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同学们大都批改结束了,我们来一起交流。有没有打60分以下的文章,也就是不及格的? 生1:有。

师(接过作文,读):他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他十分爱动,但也十分爱睡觉,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他爱吃,他什么都吃,也许是一头猪的转世…… 好像还没有写完,认为他的作文不管怎么说还是可以及格的同学请举手。

(生2举手。)

生2:我觉得他写得蛮好的。有肖像描写,而且还有动作描写,内容也比较集中。

师:你能说出被写的这个人具有什么个性吗? 生2:他“贪吃爱睡”。

师:对,倒的确写出了人物贪吃爱睡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写出这个特点的?

生2:一个是肖像,“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个是细节,“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 师:大家想一想,“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

在眉毛的下方”这样的肖像描写能表现“贪吃爱睡”的特点吗? 生3:不能。

师:哪一处肖像描写能呢?

生4:“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

师:对。“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的确能表现他特别能睡。大家能一起修改一下,使句子的前半部分能更好地表现人物“贪吃爱睡”这个特点吗?

生5:在“嘴巴”后面加一个词“一直”。

师:“嘴巴一直在动”,嗯,改得不错,但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哪一位同学能在“嘴巴一直在动”后面再加一个句子,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一些呢?

生6:加一句“总好像吃着什么最喜爱吃的东西”。 师:非常好。

生7:再加一句“还发出砸巴砸巴的声音”。

师:真是太好了。其实还有一个句子可以改得更具体一些,哪个句子?

生8:“手里抓着东西。” 师:你能改一下吗?

生8:“手里总抓着一根火腿肠。” (生大笑。)

师:是改得很好。但总是“抓着一根火腿肠”是不是又过于绝对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