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2 20:24: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同时,它的被取代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它本身也存在着局限。就理论而言,它倡导一种狭隘的学术主义,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片面强调高级专门人才,忽视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它的“ 任何学科都可以智力上可靠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 的假设也是不可靠的。它忽视了儿童智力活动与成人智力活动的差异。由布鲁纳倡导的课程现代化,由于教材的难度远远脱离教学实际,教材的内容远远脱离实际需要,因此遭受挫折。

六、案例——结构主义教学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结构主义教学原理的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构建。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重视观察和实验, 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 提高物理成绩,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初学者“新鲜好奇”的心理特征, 在课前引导学生把即将要学习的新概念、新知识所涉及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作为探究的主题, 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例如讲机械运动时,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你所看到的物体中, 哪些是运动物体?在电视中你看到的孙悟空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在讲大气压之前, 可以提问汽油桶的上盖为什么有两个小孔, 让学生试验一下装满水的瓶子, 如果瓶盖上只有一个孔, 是否能倒出水来。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学习动机, 还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求。

其次, 抓住学生“ 喜欢实验” 的行为特征, 不断加强实验, 提高实验技能, 同时, 注意在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可将一些步骤下放给学生动手, 甚至创造条件,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用眼观察, 然后分析讨论而获取知识, 教师辅助解答疑问。例如:在讲电路一节的实物连接时, 可以有意将单刀双掷开关接左、右两个接线柱, 这样, 无论闭合左端还是右端, 小电珠都不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错误所在, 并加以改正, 既加深对电路元件的印象,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技能。

第四节 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观

一、人本主义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马斯洛与罗杰斯等人的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提出了与被称为心理学第一思潮的、把人描述为本能与冲突产物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及作为心理学第二思潮的、强调人与动物的基本相似性、强调学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要根据的行为主义学派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鉴于科学与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科学主义”被人们奉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人们的情感、价值和需要却被冷落一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个体的心理需要出发,主要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培养健康、充实、快乐、有创造性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他们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式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着呢是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由于他有一种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这个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更好的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