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2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产市场已步入成熟,消费者在对住宅的选购上也非常理智,所以本项目应注重产品的制造(包括:户型设计、外立景观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等)和硬件设施的配套。另外本区物业购买者主要为当地白领阶层,而且中等户型特别是12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占据本区域目前市场销售的主力,所以应适当考虑户型配比,以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至2001年,全市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52元,恩格尔系数为43.1%,按住房价格测算,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如为2万人民币,按武汉市通行的消费标准,人均消费每人每月400元,三人为1200元,年消费约为14400元,剩下的如全部用于住房,也仅为5600元,三口之家购买一套70平方米,价格为每平方米1200元的经济适用房,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且武汉市三口之家的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家庭约占50%以上。所以本项目在价格定位非常谨慎,充分考虑到武汉家庭的普遍承受力。

此外我们将对我们的目标销售区域对本楼盘进行充分的宣传,积极抢占武汉住宅的高端市场。 2 目标市场定位 (1)目标区域

地块周边3公里半径内主要为中低素质商品和康居住宅、自然村,高素质住宅较少。新近开盘的名都花园、尚文创业城、华城新都、当代光谷智慧城逐渐提升该区域住宅品质。同时显示该区高素质住宅的市场前景。 (2)目标客户即物业管理的方案

由于光谷CBD的迅速发展,该区域的居民趋于高学历、高知识、高素质的知识经济产业人群,外企、高新技术企业、金融证券信息业界白领人士、欲改善居住条件的置业者、周边高校的教师以及工作者为居民的主要构成。

“联想高科2经典都市”是为了适应光谷附近的白领阶层和各高校的老师购房和适应光谷住房需求而开发的,具有商务、智能化和人文品位高的基本特征,进而要求住房具有舒适性、健康性、智能化、文化性。舒适性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住宅从生存需求过渡到享受需求是必然的,因而要追求一种舒适方便的安静的居住环境,让人享受生活的社区。健康性就是绿色住宅的概念。现在不但要讲“以人为本”的观念,也要讲发展到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所以提出一种口

号:建设绿色住宅,营造健康家园。智能化体现在小区以联想集团为依托的网路系统,通讯系统及安全系统的齐备。文化讲的是人文环境。现在很多住宅,最后出现差异往往是文化品位决定了住宅的档次。 (3)购买力分析

根据设计方案,项目户均面积126.82平方米,每套住宅销售均价约为28.26万元。一般情况下购房者首付20%房款,约5万元左右,余款向银行分30年按揭偿还,按照购房贷款利率每月偿还1200元左右,占家庭月收入的30%,我们制定的购买对象完全有能力支付。如果能够得到部分公积金贷款,每月还款额还将有所下降。

7. 环境风险分析

聚丙烯催化剂及石油炼制助剂属微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害。另外,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江西西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现有生产线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大都属于微毒或者易燃物质,例如:金属钠为易燃物质;四氢呋喃、环戊二烯、CO为有毒化学试剂,因此,本次环评主要针对以上物质进行事故风险分析。

7.1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毒性指标

环境风险物质的理化性质详见表3-2: 7.2 环境风险原因分析

7.2.1 运输、装卸过程

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所使用的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均由外地购买,因此,

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1)最为严重但几率很小的是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有毒物料进入环境,导致周围部分人员的中毒,或者发生火灾;

(2)运输过程中因管件老化、阀门密闭不严等原因而造成有毒物质逸散、泄漏,引起中毒现象;

(3)装卸过程中因操作人员失误,或管道阀门等部件密封不严,造成物料泄漏,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现象。 7.2.2 贮存与生产过程

CO、四氢呋喃、双环戊二烯、金属钠、氯化锰、二甲苯、氯甲烷等原辅材料在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故为:

管理人员失误或不可抗拒因素等造成物料泄漏引发污染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阀门老化或操作未按规范,致使物料泄漏逸散,导致人员中毒。 7.3 环境事故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该厂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CO、四氢呋喃、环戊二烯、金属钠、氯甲烷、氢气、氮气、双环戊二烯、二甲苯、氯化锰、浓硫酸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泄漏及发生火灾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污染程度则由物料的理化性质、毒性、消耗量、生产工艺发及事故发生地环境状况等一系列因素决定。

CO、四氢呋喃、氯甲烷属易燃易爆物料。其中CO用量为204Nm3/d,四氢呋喃用量为0.75t/d,氯甲烷用量为1.2t/d,消耗量较大。因此,

在运输、生产及贮存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极易进入空气引发污染事故,甚至发生火灾。本次环评建议江西西林科实业有限公司应对CO、四氢呋喃、氯甲烷的贮存予以限制,尽量做到即用即运,降低贮存风险,并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引发的污染纠纷事件。

CO、四氢呋喃、环戊二烯、氯甲烷属有毒物料,年需量较大,在生产、贮运过程中可能会因溢漏、包装破损等因素而引发对农产品、水、大气、土壤及生态系统的污染事故。这些物料毒性较大,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危害较大。建议厂家加强管理,预防为主。

金属钠属化学性质很活泼的物质,属极其危险物料,能与非金属直接化合,在空气中氧化迅速。遇水时起剧烈作用,生成氢气和苛性钠。本物料用量为1.07t/d,量非常大。运输、贮存过程中及工人的操作不当均会造成意外事故,尤其对近距离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危害很大。因此须引起厂方的高度重视,尽可能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7.4 CO风险性评价

7.4.1 可能产生的CO对环境的风险

生产中使用的CO,是利用浓硫酸和甲酸进行制备,制备好的CO存储在两个100m3的低压储罐中,因此生产过程中CO的泄漏是环境风险的主要环节。

CO消耗的泄漏因素主要有:(1)CO加压机轴封不严等;(2)CO储罐的泄漏或发生爆炸等。

7.4.2 CO危害性分析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为1.25g/L,易燃烧,燃烧时成浅蓝色火焰,有毒,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30mg/m3。爆炸极限12.5-74.2%,最易引燃浓度30%;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35.2%;最大爆炸压力6.3kg/cm3;燃烧热值3.045kcal/m3.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成为爆炸性混合物。遇高温瓶内压力增大,漏气遇火种有燃烧爆炸危险。

对人体的危害性:由于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00-300倍,故人体吸入CO后,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输氧,造成人体缺氧中毒。当浓度为400ppm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虚脱等症状;当空气中浓度达到10000ppm时,可导致人立即死亡;100ppm以上时,长时间的暴露也有不良的影响。 7.4.3 CO泄漏对环境的影响预测 7.4.3.1 泄漏量预测

根据CO泄漏因素分析,本评价主要考虑CO储罐爆裂全部泄漏的情况,预测的泄漏量为248.4kg。 7.4.3.2预测模式选取

泄漏常发生在有限时间(T)内,以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式,对CO在有限时间T内积分,经整理后可得泄漏时排放模式。

CO发生泄漏时作为面源考虑。其计算方法:把面源的排放当作一个位于几何中心的点源的排放,对扩散参数适当修正后,采用点源模式直接计算,用以近似代表面源的扩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