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2 21:08: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辛词似魏玄成之妩媚,刘静修词似邵康节之风流,倘泛泛然以横放瘦淡名之,过矣。 王敬美论诗云:河下舆隶,须驱遣另换正身。胡明仲称眉山苏氏词,一洗绮罗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表。此殆所谓正身者耶? 内黄鲁直跋东坡〔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阕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熟能至此!余案: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包诸所有;清,空诸所有也。 ——刘熙载《词概》
晏、秦之妙丽,源于李太白、温飞卿。姜、史之清真,源于张志和、白香山。惟苏、辛在词中则藩篱独辟矣!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不敢自为菲薄。然辛以华生清力注之,比苏尤横出。吴子律曰:辛之于苏,犹诗中山谷之视东坡也。东坡之大,殆不可学而至。此论或不尽然。苏风格自高;而性情颇歉,辛却缠绵悱恻,且辛之造语俊于苏。若仅以大论也。则室之大不如堂,而以堂为室,可乎?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
词家两派,秦柳、苏辛而己。秦、柳婉媚,而苏、辛以宕激慷慨变之,近于诗矣。诗以风骨为主,苏分其诗才之余者也,辛则并其诗之才之力而专治其余。——谢章铤:《词话纪余》引周大框
长调须流宕而不剽,雄厚而不竞。清真未免剽,稼轩未免竞,东坡则或上类于诗,或下流于曲,故足以鼓吹骚雅者鲜己。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兴化刘氏熙载所著《艺概》,于词多洞微之言,而论东坡尤为深至。如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若其豪入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又云:东坡〔定风波〕云:“尚余孤瘦雪霜姿”〔荷华媚〕云:“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雪霜姿”、“风流标格”,学东坡词者,便可从此领取。又云:词以不犯本位为高,东坡〔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语诚慷慨,然不若〔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尤觉空灵蕴藉。观此可以得东坡矣。 ——冯煦《蒿庵论词》 大江东去月明多,更有孤鸿缥缈过。
后起铜琶兼铁拨,莫教初祖谤东坡。——冯煦《论词绝句》 北宋人词??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殆仙乎!——王鹏运《半塘遗稿》 东坡出而纵横排宕,扫尽纤浮。 落笔高超,飘飘有凌云之气。
东坡词纯是身世流离之感,却极温厚,令读者喜悦悲欢,不能自已。
东坡词摆脱羁缚,独往独来,虽有一二与调不合处,而飞扬跋扈,自足推倒一时豪杰。 东坡词句调多不尊古法,不可为训,然正是此老神明变化处,后人不能学也。——陈廷焯《云韶集》
两宋词人,前推方回、清真,后推白石、梅溪、草窗、梦窗、玉田诸家,苏、辛横其中,正如双峰雄峙,虽非正声,自是词曲内缚不住者,其独到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苏、辛千古并称。然东坡豪宕则有之,但多不合拍处。稼轩则于纵横驰骋中,而部伍极其整严,尤出东坡之上。
苏东坡词极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 ——陈廷焯《云韶集》 东坡词独树一帜,妙绝古今,虽非正声,然自是曲子内缚不住者。不独耆卿、少游不及,即求之美成、白石,亦难以绳尺律之也。生人以绳尺律之,吾不知海上三山,彼亦能以丈尺计之否耶!
东坡词,一片去国流离之思,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寄慨无端,别有天地。——陈廷焯《词坛丛话》
太白之诗,东坡之词皆异样出色。
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滔滔莽莽,其来无端。大笔摩天,是东坡气概过人处。后人刻意摹仿,鲜不失之叫器矣。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昔人谓东坡词非正声,此特拘于音调言之,而不究本原之所在。眼光如豆,不足与之辨也。
蔡伯世云:子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