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6 15:1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外教育史》1
1、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学行结合。 2、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启发诱导原则。 3、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荀子。 4、《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
5、《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教学相长原则。
6、稷下学宫是在齐国设立的。
7、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和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
8、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提出“性三品”说。
9、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0、朱熹的人性论将人的天赋秉性分为两方面,分别是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11、由于当时民用企业的开办,急需技术人才,国家开办了专业技术学堂,各大企业自己也都举办附属的技术学校。其中,1866年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及其附设的船政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实业学校。 12、 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二、名词:
1、墨子 :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形成当时与孔子儒家并列而最引人注目的两大教育学派。.墨家重实践,贵功用,在生产机械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已经掌握了杠杆原理、滑轮、斜面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筑城、军事的各项建筑设施,也是墨家的必修课程。墨家成就的最大方面是自然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教育。
2、六书 :孔子研究并编成的教学内容,指《诗》|《书》、《礼》、《乐》、《春秋》。他们各有教学任务,对人的思想教育都有重要价值。
3、《大学》 :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大学从年龄上看是十五岁以上的教育,从教学内容上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之后的儒家经学教育和儒家思想教育,一般认为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其中有荀子的影响。
4、三大文教政策 :是适应汉武帝谋求封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在贤良对策中提出来的。它对汉代的文教政策的确定,以及学校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具体内容是: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的三大文教政策,均被汉武帝所采纳,并经武帝以后的两汉历代皇帝逐步加以推广和实施,终于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养士和取士为基本内容的比较完整的封建教育制度。 5、太学 :古代学校名。古文献记载,虞设庠,夏设序,殷设瞽宗,周设辟雍,皆为教育上层贵胄子弟之所,为古之国学,也即太学。太学之始置,在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并立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
典,实施教育,受教者称博士总弟子。至唐代,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同属国子监。宋代兼设国子、太学。明以后,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称监生,别称太学生。《汉书.武帝纪》:“[五年]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悯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在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6、《颜氏家训》:作者是颜之推,共20篇文章。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用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事例阐发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学、处事等等问题都包括在其中,使它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颜氏家训》一书,在许多篇章里都谈到了有关家教的问题,尤其是《教子》一篇,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家教的主张。在这方面,颜之推的主要见解是:家教要处理好爱与教的关系。
7、书院 书院是我国出现较晚的一种学校类型。一般认为书院之名起于唐代,书院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唐代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中央政府设立的藏书、校书之所,还有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供人们读书治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