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4:47: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现象:拆模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温差,荷载,沉陷,养护等原因影响,表面出现裂缝,按其方向和形状可分为:水平裂缝、垂直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以及呈放射状裂缝,按其裂缝深度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特别在混凝土结构上要防止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出现,以确保结构安全。 1设计 1.1现浇混凝土楼板设计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规则的平面。 1.2为使楼板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一致,应按规范配置抗裂度,收缩变形的钢筋。 1.3为防止转角45斜裂缝,应在转角配置放射筋。长度大于1/3跨。上部支座负弯矩筋应每隔1根设置1根通向筋,以抵抗板中裂缝及端头裂缝。同时分布筋应加密,间距150~200mm。使楼板受力均匀,增强混凝土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能力。 1.4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1.5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1.6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1.7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1.8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且不宜大于C40。 1.9屋面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贯通钢筋,建筑物两端至少第一个开间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少于8mm;现浇板端部转角处应设置不少于710、长度不小于1/3板跨且不小于1.5m的放射形钢筋。 1.10当楼板与外墙构造柱和圈梁整体现浇时,应采取适当控制梁、柱截面尺寸或增加板厚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刚度悬

殊。 1.11住宅建筑长度大于40m而未设置变形缝时,宜在现浇楼盖中间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设置宽度为700~1000mm的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2.材料 2.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 2.2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2.3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和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2.4砼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砼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的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2.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2.6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2.7现浇板的砼应采用中粗砂,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2.8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泵送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2.9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 2.10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2.11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3.施工 3.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1)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

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2)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3)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4)混凝土浇捣以前,检查保护层垫块厚度数量、间距是否适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门窗洞口和房屋四角等薄弱部位适当放置加强筋,以防止这些部位裂缝。 6)加强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工作,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气温高的天气,应进行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始终湿润。 7)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有降低内外温差措施,如果用低热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加入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散热,用塑料薄膜和湿草包遮盖混凝土,浇水养护,留测温孔,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以掌握内外温差。 3.2现浇混凝土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立杆下端应设垫板并应设置扫脚杆。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3.3严格保证板的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板厚度。在浇筑混凝土前设置标示板厚的三角架,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控制三角架的控制板厚。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3.4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3.5现浇板施工时井架或塔吊位置相接的楼板受压区域内应增加补强钢筋,在板的跨中上部双向设置6@200的钢筋。 3.6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于原混凝土强度一个等级。 3.7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马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对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