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14 22:39: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心肌的生理特性与骨骼肌比较有何不同
4.心肌的生理特性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与骨骼肌的不同之处为: ①心肌有自动节律性,骨骼肌无自动节律性。在整体内,心肌由自律性较高的窦房结P 细胞(正常起搏点)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而骨骼肌收缩的发生有赖于运动神 经的传出冲动。②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完全性强直收 缩,而是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完成射血功能;骨骼肌的不应期很短,容易发生强直收 缩,以维持姿势和负重。③心脏内有特殊传导系统,使心房、心室有序的收缩,保证心 脏的射血功能。④心肌的收缩有“全或无”现象,心房肌纤维同步收缩,心室肌纤维 同步收缩,这样收缩的力量大,有利于提高泵血的效率。骨骼肌的收缩强弱随着受刺激 的强度变化而不同;心脏有特殊传导系统,保证心房、心室先后有序收缩。骨骼肌的活 动受躯体神经活动支配。⑤心肌的肌质网不发达,ca2+的贮存和释放量均较少,所以心 肌细胞收缩依赖于细胞外液的外源性Can;而骨骼肌收缩不依赖于外源性Ca¨。 五、问答题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儿个时期,简述各期的离子机制。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时相(0期)和复极化时相,后者又分为2、3、4期。各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0期为Na+快速内。流;1期为K、外流;2期为Ca2+(及少量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形成平台;3期为K+迅速外流;4期(静息期)是Na+.K+泵活动及Ca2+一Na+交换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复的时期。 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是如何活动的?为什么说心率过快对心脏不利’ 2.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每
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以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 时间和顺序上并不是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如正常成年人的心动周 期为0.8秒时,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紧接着心室开始I发缩,持续O.3秒,称为心室收缩 期;继而进入心室舒张期,持续O.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O.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
当心率增快或减慢时,心动周期的时间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舒张期的变化甚为明 显。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其机制。
. 3.一一侧心室每分钟射人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凡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影响心输出量:①心肌的初长度:即前负荷,通过异长自身调节的机制.在一定初长 范围内,心肌收缩力可随心肌纤维的初长(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加而增加.②后负荷 指动脉血压,③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④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每分输出量增加
4、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4.充足的循环血量和心脏射血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外周阻力是决定动脉
血压的另一个基本条件;同时,大动脉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动脉血压的形 成过程:在心室射m期,心室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If}t液流动,但是由于廊流受 到外周阻力的影响,心室射出的血液大部分不能外流,这样另一部分能量用于对大动脉 壁的扩张,即以势能形式暂时贮存。在心室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将这部分势能又 转变为动能,使血液在心舒期持续向前流动,并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
平。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时.搏出量增大,则
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 脉压减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②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 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③外 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