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04: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3、图-4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 (3)移动滑片P,读取了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课堂导学

上一节课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把上一节课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 — R— — I— ——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3、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流:应用公式:

例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由公式 变形得

例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由公式 变形得 例3、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

36

阻值是多少?

4、通过以上的简单电学题目的计算,提出以下要求:

(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对欧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 A.对某一段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既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与导体电阻有关;

D.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所以导体中的电流只与导体两端电压有关,与电阻无关。 2、如果某人的身体电阻约在3000Ω到4000Ω之间,为了安全,要求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能大于 5mA,那么此人身体接触的电压不能大于:( )

A.5V B.15V C.30V D.36V

3、甲、乙两导体通过相同的电流,甲所需的电压比乙所需的电压大,则它们的阻值大小关系是:(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

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 6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 0.5A,可知它的电阻为 Ω,若给它加上 18 V电压,导线中电流为 A,此时导线电阻为 Ω,若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导线中电流为 A,导线电阻为 Ω。

5、要想使1000Ω的定值电阻通过8mA的电流,那么应给它加________V的电压;如果该定值电阻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5 mA,那么它两端所能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___V。 课后练习

6、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为原来的2倍 B.电阻为原来的2倍 C.电流为原来的1/2 D.电阻为原来的1/2

7、将2Ω和4Ω的电阻串联后接人电路,已知2Ω电阻通过的电流是0.5A,则4Ω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

A.1 V、0.5 A; B.2 V、0.5 A; C.2 V、1 A; D.0.5 V、1 A。

8.一个20Ω的电阻,接在由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 )

A.0~0.6A,0~3V B.0~0.6A,0~15V C.0~3A,0~3V D.0~3A,0~15V

9.如图所示电路,当图中的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电阻R的阻值是2.6欧,电压表有“+”、“3V”、“15V”三个接线柱,问电压表应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是6V,灯L1的电阻是8Ω,通过的电流是0.2 A,求:

37

(1)通过灯L2的电流; (2)灯L1两端的电压;(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电阻。

课后反思

第三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二)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进一步熟练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2、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两个电阻串联的规律: 两个电阻并联的规律: 课堂导学

一、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电阻串联的规律:

1、实验: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 3、 实验现象是:

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理解: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相当于 、 相同, 增大,所以总电阻 。如右图所示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电阻并联的规律:

1、实验: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接在右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跟接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对比

2、 实验现象是: 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理解: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相当于 、 相同, 增大,所以总电阻 。如右图所示

38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 _,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 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 _Ω。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 __,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 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 _Ω。

2.如图1所示路中,电源电压为6V,电压表示数为4V,R2=4Ω,电流表的 示数为__ __A,R1的阻值为_ ___Ω。

3.电阻Rl=7Ω,R2=5Ω,串联后接在12V电源两端。此时电路总电阻为 __ Ω,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 A,R2的电压_________V。

4.把R1=15Ω和R2=5Ω的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R2两端的电压为__ __V,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 _A。

5.为了得到10Ω的电阻,在30Ω、15Ω、8Ω、5Ω四个电阻中,可选_ ___的电阻,____联起来使用。

6.一个2Ω电阻和一个3Ω电阻串联,已知2Ω电阻两端电压是1 V,则3Ω电阻两端电压是_____ V,通过3Ω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 A。

课后练习

1.两导体电阻R1=10Ω,R2=1Ω,并联起来使用时并联总电阻R的阻值范围 ( )

A.大于10Ω B.在1Ω与10Ω之间 C.小于1Ω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S由闭合到断开时,两电流表的读数将 ( )

A.A1不变,A2变大 B.A1变大,A2变小 C.A1不变,A2变小 D.A1变小,A2不变 3.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 )

A.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 B.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 C.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 D.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

4.电阻R1和R2并联在某电源上,且R1>R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 B.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 C.R1中的电流大于R2中的电流 D.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

5.电阻值分别为R1=40Ω、R2=2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后接到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强度为0.2A,则通过R2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若不改变电源的电压,把R1和R2并联后再接到原来的电源上,则通过R1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通过R2的电流强度为______A。

6、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3 V, L2的电阻是12Ω,电源电压是9V特, 则L1的电阻是多少?

7.小灯泡电阻为20欧姆,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是12伏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6伏特,要把这盏灯接在这个电源上,需怎样接入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将电路设计出来,并画出电路图。

39

课后反思

第五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 欧姆定律的公式: ;两个变形式分别是 2、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之一是用 测出电阻两端的 ,用 测出流过电阻的 ,然后根据 计算出阻值,此方法称 法。 课堂导学

1、学生先做下题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U此题的启发:电阻的阻值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求算出来。

IU要利用变形公式R=求电阻,需要知道U、I值,怎么能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呢?

I2、实验:测量小灯的电阻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部分器材的作用分别是: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