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中引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0:4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前后矛盾,不能言过其实,不能偏离审计职能,也不能含糊其辞。

2)评价依据要充足。审计评价是建立在大量审计取证资料基础上的,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支撑,审计评价是站不住脚的。按准则规定,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或证据不足、或评价依据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作评价。评价应避免面面俱到,对一些与经营无关的业绩不要妄加确认,不带感情色彩,防止措辞绝对化。

3)评价中的定性标准和定量指标。纵观当前,报告评价部分的内容“套话”多,在肯定成绩时照搬被审计对象的工作总结或个人述职报告,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或被审计人的陈述不做去伪存真的甄别,审计评价泛泛而谈,同一份报告的评价出现了定性标准和定量指标相矛盾的问题,这是我们撰写不够认真所致,把撰写《审计报告》当做应付差事。 4、审计报告的责任追究 1)审计组长的责任:

A、对其提出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B、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者不如实反映承担责任;

C、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承担责任。 2)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A、对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恰当性负责;

B、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中记录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承担责任;

C、对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反映的事实严重失实承担责任。 3)法规科的责任:

A、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

B、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处理处罚不当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4)审计局分管领导的责任:

对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文书出现错误承担责任

5)审计局的有关人员的责任:

根据审计结果编制的审计信息严重失实的,有关人员应承担责任。

(七)审计程序方面的质量控制

1、什么叫审计程序:是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在项目审计中自始至终必须遵循的工作步骤和操作规程。通过详细的操作步骤,以指引审计人员进行收集和积累审计证据的工具。它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现场、审计终结四个环节。

2、常见的问题有:

1)未提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又未经政府批准; 2)未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承诺;

3)未以审计机关名义征求意见,或者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引用法规依据错误;

4)审计组未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进行说明,或者说明不全面;

5)三级复核制度落实不到位,审计组和审计组所在的科室未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6)未召开小组和科室审计业务会议或局审计业务会议,审定有关事项或审计报告,缺少业务会议记录或部分业务会议记录不全或无发言人,有的审计业务会议只是对审计报告内容的简单复制,补记现象明显,这种情况很普遍,我们一定要改过来;

7)存在逆程序现象,部分项目审计复核和业务会议时间滞后审计报告时间,审计证据时间晚于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时间。

(八)审计文书档案方面的质量控制 1、什么叫审计档案:

是指审计机关在项目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以纸质、磁盘、光盘和其他介质形成存在的历史记录。

这里要强调的是审计档案是按照审计项目立卷归档的,《办法》第八十条和第八十四条都做了明确规定,一个项目可立一卷或者若干卷,但不得将数个项目合并立为一卷。如果对一个单位同时进行财政同级审和经济责任审计或者效益审计,他们是两个以上的审计项目,应分开立卷。请大家注意。

2、归档顺序:其他我就不多说了,《办法》说的很多,大家回去后可以看看。我只是强调立卷的材料一定要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和备查类的顺序排列;证明类一定要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所列的审计事项和审计工作底稿及其所附的审计证据所列的审计事项一一对应排列,不能排乱了;立项类和备查类一定要按照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否则就是不合规;卷内的每份文件中间一定要按照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批示在前报告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基础性文件在后的顺序排列;审计日记一定要按照审计组组长及审计组成员的先后顺序排列。 3、常见的问题:

1)档案材料缺失,如缺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送达回证等; 2)档案材料归类错误,未按规定顺序排列,审计实施方案所列的审计事项和审计工作底稿及其所附的审计证据所列的审计事项未一一对应排列;

3)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在审计档案中没有核实的资料; 4)档案材料页码编排不规范。 4、审计档案的责任追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