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层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0 4:0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科层制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科层制作为一个术语最初只是用来指政府官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

它逐渐用来指一般的大型组织。对现代意义上科层制的系统阐述, 是以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代表。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 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可以说它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劳动分工的产物。科层制自出现之初,就具有正反两种功能,在一般意义上, 我们把促进适应、协调与控制,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的功能, 视为科层制的正功能; 而把有损适应、协调与控制, 从而妨碍管理效率的发挥的功能, 视为科层制的负功能。

科层制的正功能体现在,科层制体现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 它是大规模行政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科层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基本职能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极大的提升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并且,科层制中的权力按职务的阶梯方式根据规章而固定地确立, 从而形成固定的等级制度, 组织结构的形状像金字塔,确定了个体的权力与责任,以合乎逻辑和高效率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复杂的目标, 保证了大规模组织的控制与协调。再者,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做。在任何情况下,组织中的任何成员都要严格遵循一套抽象的规章制度, 组织成员职务的运作受规则的约束,阐明了对人对事的事本主义标准。事本主义的规章和具体的职责使人们可以预测工作的程序与成果, 从而使组织活动体现出常规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的特征。此外,科层制体系中拥有普遍性的标准, 量才用人。它使管理者能够公正与平等地对待人和事,保证了组织创造力。还有,在科层制中, 公私分离, 成员具有非人格化特征。由于科层组织中的职务和地位不为占据者所专有, 所以在处理公务时, 要求将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严格分清, 不徇私情。综上所述,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管理方式, 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 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具有专业化、权力等级、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等基本特征。科层制面对那些稳定的、可预测的、相对均一的环境是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处理日常性的、重复发生的事件上, 科层制是很有效率的组织。

科层制的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形式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照章办事, 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 久而久之, 组织成员就变得墨守成规。本位主义,科层组织强调分工的明确性, 易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出现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现象。文牍主义,即繁文缛节过多的现象。忽视个性,科层制否定了成员的个性和感情以满足组织的要求, 易使组成员的个性、人格受到压抑。寡头政治,即出现官僚化反民主的趋势等方面。因此,许多对科层制持批判态度的学者认为,科层制僵硬、不灵活、强调手段而不是目的, 以及控制性的、反人本主义的等等。

从客观角度来看,科层制的效率能够服务于人本主义, 也能够服务于其他价值。现代科层制的功能犹如一枚钱币的两面, 当你期待它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必须面对它可能形成的负面后果。对于当今普遍运用科层制的中国来说,如何权衡利弊,发挥其效率功能,减少其带来的负功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

中国在运用科层制的过程中,下列几个问题尤其突出并亟待解决: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 组织中个体的影响力过大。许多组织的运行依照的是领导者个人的权威、意志, 而不是依赖于组织规范, 个性角色替代了组织角色。科层组织不仅没有成为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 却成了个体谋取私利的工具。其次,中国的机构过于重叠, 易权责不清。在办事过程中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强调控制比效率优先,违背了科层组织建立的初衷。最后一点是,组织行为缺乏理性。整个社会中因为历史原因形成了浓厚的小农意识和家族观念。因此易造成中国传统的各类科层组织中逐渐形成家长制的管理作风, 实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亦有违科层制的初衷。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其特殊的国情使中国注定在运用科层制的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科层制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行政和生产管理中广泛实行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涉及机构设置的原理, 更重要的是机构内部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客观地和不带偏见地了解科层制的基本理论、它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它的优点和缺点, 以及它的历史发展过程, 取科层制中好的部分与中国现行体制相结合,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将科层制合理运用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对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