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5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 “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

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 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 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阅读行为自然也符合上述描述,但有其独特的特点: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 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四、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

(一)举例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以人教版、北师大版重点分析)选文类型、主题建构、知识要求等不同特色,指出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体现语文课程思想的不同侧重。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写上体现其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独特思想。作为多年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教版教材,从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其基本教学思想。 从叶圣陶先生当年编写人教版教材的初衷看,他是把“实用”、“应需”当作首要目的。作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现代教育家、文学家,叶老的语文观是培养学生全面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倡导“读”、“写”结合。因此他的理想是编一套适合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语文读本。为了能够让中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当年他 和夏丏尊先生共同编写的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中,从编写教材开始,期待通过对编写教材的学习实现其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 先生的选文注重“实用”、“读写”特色。他的《国文百

八课》选文主要是“实用文”和“应用文”。而且主用选用能作范文的“样本”,即可让学生学习写作规范的“摹本”。因此他在当年以及后来编写人教社语文教材时,在教材编辑上注重以形式为重。 叶圣陶先生重要的语文观就是注重形式。它的《国文百八课》就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由形式上着眼。”(叶圣陶《课文的选编》,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 5 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719 页),因为是“依我们的信念,国文科和别的学科性质不同,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凡是在白纸上写着黑字的东西,当作文章来阅读、来玩索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工作,否则不是。一篇《项羽本纪》是历史科的教材,要当作文章去求理解,去学习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是国文科的工作。所以在国文科里读《项羽本纪》,所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竟有许多青年在学校里学过好几年国文,而文章还写不通的。其原因也许就在学习未得要领。他们每日在教室里对着书或油印的文选,听教师讲故事,故事是记得了,而对于那表现故事的方法仍旧茫然。难怪他们表现能力缺乏了。”(叶圣陶、夏丏尊:《关于〈 国文百八课〉》,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 5 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03 页)。他对以内容分类的国文课本提出批评,“时下颇有好几种国文课本是以内容分类的,把内容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