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火山_湘教版(三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10:30: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 火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 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 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 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 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

所利用。 教学准备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一、教学导入

1、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看到火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

2、提出问题: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 画火山图

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

第 1 页

这种模样?

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 “火山”喷发了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本实验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指南车信箱资料,借助火山

第 2 页

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喷发后的火山,锥形的火山地貌,碗口或漏斗状的火山口等等。 6.

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学生就此主题讨论;阅读资料和听

教师讲述;建立对火山喷发的利弊辨证的认识。 四、拓展

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