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2:01: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焦作市2018年九年级第一次模

拟考试试卷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喝水/喝彩 胆量/量力而行 一声不吭/引吭高歌 B.关卡/卡车 荷花/荷枪实弹 厚此薄彼/日薄西山

C.累赘/累计 宿舍/退避三舍 好逸恶劳/君子好逑 D.复辟/辟谣 摒弃/屏气凝神 瑕不掩瑜/不言而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竣工 座右铭 如法炮制 真知卓见 B.震憾 主旋律 拈轻怕重 人才倍出

C.座位 通辑犯 玲珑剔透 莫衷一是 D.陶冶 堰塞湖 恪尽职守 不可名状 3.古诗文默写。(8分)

①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苔痕上阶绿,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诗歌,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命。路遇重山叠水,迷茫了,陆游在《游山西村》里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面对惊涛骇浪,信念动摇了,李白在《行路难》中鼓励你“________,________”。

4. 名著阅读(4分,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下联的提示,围绕晁天王叙述相关故事情节。

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横线上填写你的阅读感受。

阅读名著能启迪心灵。读《傅雷家书》能让我领悟到遇困难不气馁,要有国家民族荣辱感的人生道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________;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________。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____A____,想得很高,纸上计划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怎么干得下去?所以____B____,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6. 阅读下而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信·中国》栏目3月9日起在中央电視台练合频道首播。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每期精选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信。

在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把书本上的英雄形象拉回到普通人,用观众能够感受到的共通情感,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

在拍摄上,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该技术的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光投影拼接完成,可以打出360度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

材料二:《信?中国》的播出,让观众看到另一维度上的文化类节目形态探索,其在创作上巧妙地统合了“大”与“小”的关系一一在选材方面有大题材的格局视野,呈现于舞台的是“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每封信的叙事和细节,实际上透着每个平凡的中国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抉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评)

《信?中国》节目中“打开”一封封中国信,其实是讲述关于信仰、信念、信任、信守、自信的中国故事。用信件之间的互文,书信与历史背景的呼应来解读信件,是值得称道的模式。正因为信息量丰富,一封封书信里能见人性,而人性又能辉映着党性,让观众在“书信的历史”里看见人性的光辉、时代的变迁。(文汇报评)

材料三:某市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结果

从未写过书信 91% 学应用文时写 6% 寄贺卡时写 3% ①请分别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4分)

②材料三的调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③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组织欣赏名人书信的活动,可是小明同学不感兴趣,不愿参加,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劝说他。(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种子 明前茶

⑴从小,生长在皖南乡间的明冠华就为家里做保存种子的工作:南瓜瓤挖出,南瓜籽在泉水中冲净,放在竹编的笸箩里晾晒;花生剥出,逐粒精选,晒到手摸上去有点发涩;苋菜、油菜、芝麻的种子,都轻得很,托在手上翻动挑拣,要屏住呼吸。这些种子晾干时都要防老鼠,防鸟雀,防瓦楞上走过的猫。

⑵才六七岁的明冠华看管着这一切。她明白,明年,整个菜园的生机,都落在她手上。

⑶唯一不需操心的,是院落里的丝瓜种子。夏秋之交,最后一茬丝瓜一定会在枝头留着,等它们变粗、变老,直到丝瓜瓤的水分完全被飒响的秋风收去。最后,摇一摇它,种子就在里面沙沙作响。

⑷菜瓜和杂粮的种子,被一一收在小布袋里,封存于瓦罐中。做这些事,令明冠华的神色,有不同于乡间小孩的庄重。

⑸她一定没想到,20多年后,自己研究生毕业后会在北京教学植物园里工作,教城里小孩辨认各种植物的果实与种子,观察植物发芽生长的全过程,进而探索自然的奥秘。

⑹我是在植物园的小径上遇见明冠华的。她见我捡拾椴树的叶片,瞅着粘附在叶片下的种子惊讶微笑,就主动找我攀谈,说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本来就各有各的脾气。她一面走,一面像松鼠一样,跳到灌木丛中去捡拾种子,还从头发上、裤脚上扯下牛蒡的果实给我看——原来,这牛蒡果实个个都生有小倒钩。当年,发明尼龙搭扣的人,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

⑺做植物学的科普工作很寂寞吗?明冠华微笑:一点儿也不寂寞。植物园里的静气是滋养人的,你的耳朵也会变得格外敏锐。植物开花的声音,果皮干裂后种子像子弹一样弹出去的声音,在无风的午后都可清楚地听见。

⑻再说,种子与果实细看上去都分外有趣:

⑼枫杨树的果实有两个尖尖的小翅膀,据说J·K·罗琳,就是看到这种果实,才脑补出《哈利·波特》中魁地奇比赛中一球制胜的金色飞贼。

⑽槭树的种子也带着小翅膀,不过更透明,更轻,就像救生圈一样保证一旦种子落在水里不会下沉,可以被水流带到远处冲上岸。

⑾蓖麻的种子有漂亮的暗花,而且顶部油油的,是为了吸引鸟雀吃下它;没消化掉的蓖麻种子被鸟雀排出后,表面已经有小挫伤,更容易发芽,长出蓖麻的植株。

⑿烟草的果实绝对是广种薄收的典范,一捏碎,会撒出来上千粒针尖大的微细种子,像一蓬轻袅的黑色烟尘,可以随风飘到很远;落到水里,会散发微妙的气味,让鱼儿避走不迭。

⒀种子们借助风、水与小动物的力量,从成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它们的迁徙。它的构造,就是为了更方便漂移,从而远离母株,减少同类物种之间的竞争,并争取更多的阳光、空气与生长空间。就像孩子要独立成人,多半要远离父母一样。

⒁不少双语小学、国际小学的自然课堂,就设立在明冠华工作的植物园里。那些浑身名牌的小孩,到了这里,换上工装背带裤,戴上粗布手套和遮阳帽,拿上带弯钩的小网兜,由明冠华领着,出去找种子。他们扒拉落叶,跳过溪流上的踏脚石,钻入秋天最后的迷你青纱帐,补足自小生长在城市缺失的一课。

7.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种子”的理解。(4分)

8.请从明冠华的角度,概括文章内容。(4分)

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⑶段和第⑽段的画线句子。(4分) A.最后,摇一摇它,种子就在里面沙沙作响。(从词语运用角度)

B.槭树的种子也带着小翅膀,不过更透明,更轻,就像救生圈一样保证一旦种子落在水里不会下沉,可以被水流带到远处冲上岸。(从修辞角度)

10.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明冠华领着孩子们去“补足自小生活在城市所缺失的一课”。(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