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幼教·朱家雄-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与教师成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0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型幼教·第四届园长世纪论坛《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与教师成长》

朱家雄

各位老师、园长: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与教师成长》。首先给大家讲的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搞幼教的人是不会不关注教育活动的。每个老师每天都要进行教育活动,所以我从这里开始讲,简单讲一下幼儿园教育到底为的什么?我想从根本上是两件事:一件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我们面对幼儿园孩子基本上是三到六岁。二是我们要有效的把儿童的发展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我们做老师的人不会说我不知道到底要教他什么,或者说不考虑我怎么样去教孩子,所以作为老师、教师就是要教,不教不叫老师。

于是所有有关教育活动有关特色问题就围绕这个来展开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线段最左边是顺着儿童发展,是儿童自然发展,最右边是按照我们规定的任务来教孩子。最左边是无结构活动、往右依次是低结构活动、高结构活动,最右边是完全结构活动。什么叫无结构?就是我们老师不去计划好他的事情,这就叫游戏。我们最右边的一点叫做完全结构活动,完全按成人的意志规划好,计划好,预设好。越往右越强调结果,越往左越强调过程。

儿童游戏跟老师教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就是玩跟教不同比例的组合。你看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位置来说明到底是游戏占主要位置还是教学占主要位置。我们讲教育活动基本是从这样一种逻辑起点的,这是一个我们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于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教育活动不管是分科的、单元教学、主题教学、区角活动我们都可以在有关位置上找到它的点。我们来看这一点完全是游戏。这是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这是以教学为主的活动,假设我们当中有个点在这里。这个点的左边就是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右边就是以教学为主的活动。 播放VCR

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儿童游戏,农村里面的孩子在自己跟自己玩,你们看这个活动完全是儿童自己发起的,活动没有目标,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玩的开心,这叫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我们老师会想我要通过自己对儿童的理解来读懂孩子这本书,然后安排材料和玩具让他来玩,这是儿童游戏吗?我们经常会犯这个错误,我们认为孩子是一本读得懂的书。只要看啊就能知道孩子兴趣在哪里?有可能吗?没有可能,这不叫儿童游戏,叫游戏儿童。只要你去多了解就可以知道孩子的乐趣在那里。什么是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自觉

的,儿童自己的活动。这里几乎没有玩具,但他们玩得很开心,他们能把简单的东西想像成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们都在回忆小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玩具,但是玩的很快乐,现在的小孩有很多的玩具,他们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自由了。儿童游戏就是顺应儿童自然发展。

这里面在看一段城市里面的儿童游戏,本体性游戏(播放VCR)

我们看了本体性的游戏,这一类活动就是自主自选的自己的活动。完全由儿童发起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给儿童带来快乐,这个作用就是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不是要通过游戏学到知识技能。我们要理解孩子,要顺应孩子。假如说我们把这个点给移到右边一点。这个当中的区角、野外活动都有非正式的,随机性的倾向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个主要还是儿童自己的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为了帮助大家知道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老师在教一点什么。

播放VCR

我们看了这一类活动你看位置在那里?这是一个低结构化的活动,相对来讲有教师教的成分。教在儿童玩当中随机进行。这样的基本活动应该是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在儿童自己选择的游戏和生活情景中对幼儿随机地实施的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像野外活动,区角活动。中国很多的幼儿园现在正在做一个区角活动创设,我们往往在做错误的事,就是我们希望儿童的区角活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做,我走了很多的幼儿园都在搞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创设,很错误,把活动的性质完全扭曲了。这是以儿童为主的活动。儿童自己的游戏,按照自己意愿在那里学习。老师不要过多的去干预。教师要以顺应儿童自己的活动意愿为前提,适时适地适宜地介入或引导幼儿的活动。所以做老师难,就难在这里,无规律可循,一切都是随机发生的,老师要在没有预设的不可预见的情景下表现出最适当的行为出来,对老师是最大的挑战。做幼儿园老师难在随机的、非正规的教学当中,难在该教的时候要教,不教就丧失机会了,不该教时不教,教就是干扰孩子。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教学时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方案教学活动,和刚刚的活动比较位置又往右边移了一点。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就更多了,教师的预设也更多了。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主题为《螃蟹》的方案活动,这个活动是如何处理教师预设和儿童生成之间的关系的?

教师通过观察,注意幼儿的兴趣所在,再此基础上形成主题网络。教师看到孩子们对螃蟹很感兴趣,就在想能不能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呢。教师创设活动情景,让幼儿选择,以小组的形式为主开展活动。我们来看图表,虚线的没有人选择,实线的孩子选择,并不是老师设计的都有孩子选择,没有选择的就放弃。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儿童自主选择的过程使不同兴趣的儿童以小组为主展开活动,能使儿童的需要与教师的计划进一步相符合。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计划不可能包含所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的自主选择的范围很有限。所以这里老师给予儿童自己生成活动的机会,或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启发幼儿生成活动,并为生成活动的开展来创造条件。

我们来看这些图片。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两个箭头是孩子自己生成的。儿童生成的活动是儿童兴趣的所在,给予儿童生成活动的机会,鼓励儿童,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部分幼儿的需要。但幼儿的经验十分有限,其自发生成的活动在质量两个方面受到限制,活动中隐藏的许多教育契机尚未开发,儿童更高层次的兴趣和需要尚需得到满足。

教师捕捉教育时机,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活动向深层次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这个教师看到一个螃蟹差不多要死了,问想不想知道螃蟹里面是什么?孩子们很有兴趣,于是老师将螃蟹解剖了,问,螃蟹有没有血啊?有的说没有,因为没看到红色。有的说有,但它的血不是红色的,因为没有红细胞,血是清清的。孩子们进一步讨论,那螃蟹呼吸靠什么?靠鳃,那跟鱼的鳃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进行深一层的活动。我们看到两个点一个线是老师生成的活动,老师生成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又

去生成的活动。活动随着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断的展开。

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兴趣,扩大儿童学习的范围,在更高的程度上满足部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生成的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并不一定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老师在其中是不断地平衡。 我们看(PPT展示),一个老师用同样一张蓝色的主题网络图表在两个不同的班级里使用,经过不断调整后两个班的红颜色图表肯定不一样了。两个不同老师用同一张蓝色的表在同一个年级肯定也不会一样。一切因时间、地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经常会讲这句话,要让儿童成为一个不断织网的蜘蛛,而不要成为网上可怜的小虫。这就是所谓的方案教学。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选择,尊重儿童的生成,教师没有过多干预,就是所谓的低结构活动教育模式。

下面讲一下正规的集体教学。可以看到点的位置又往线段右边移了。我们讲一个教案。

播放VCR

接下来是学习音乐的节奏,感受节奏,教案当中讲到要看蜜蜂怎么飞,然后怎么采蜜的整个过程。这个图就是我们的阶梯教学。一个老师要知道到底要教些什么。集体正规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根据教学计划预设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为远程预设的任务实施活动的过程。集体教学中可以包含幼儿游戏的成分,但是主要的成分是教师有计划的教学。集体正规教学更多关注幼儿之间存在的共性。

幼儿园教育是为了什么?就是两件事情:顺应儿童的发展和有效的将儿童发展纳入合乎社会需要的轨道。用大白话就两件事情:即儿童快乐的玩,教师有效的教。所以幼儿园教育活动从左边到右边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他在什么样的位置判断当中游戏的成分占什么样的比例,教的比例是怎样,于是准确的去做好。为的是什么?是让儿童玩的开心,教的也教的有效,不要去糟踏儿童。所以我们每个做老师的首先想一想我今天有没有让孩子玩的开心,我自己教的明白不明白。

下面我想简单讲第二个部分:课程。课程是什么?就是把想要做的事情变成可以做的事情,我想要做的是顺应儿童。每个人在实施课程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判断了。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于是通过目标、内容、方法、形式、评价这整个的系统把想要做的事情变成可以做的事情。

假如说这是一个拼盘游戏,我们把不同的比例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课程,那么来看看这是一种拼法,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这种课程叫做游戏为基本的活动的课程,主要是在左边。这个就是以教为主的,有游戏。有分科教学,有主题教学等不同的组合。这个既有教也有玩。什么样的课程最好?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三部分给大家讲的是幼儿园教师,我们国家的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学前教育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如图所示。大部分为民办幼儿园老师,占61.4%。师幼比全国是1:26,城区1:17,县镇1:26,农村1:49。我们看201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为3424.45万,按照每班最大规定为30人,需要2名教师测算,全国幼儿园共需专任教师228.28万人,2011年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131.56万人,缺口数为96.72万人。我们老师的负担确实很重要,从数字上来看,这个数字还不包括2020年以前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教师需求。这当中还缺少84万老师。

这是我们教师学历的结构,大部分是大专。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都有一个基本规律,1到3年是适应期,2到15年是经验型教师,当中分为成长期和高原期,高速发展是第2年到第8年当中。高原期是第8年到15年。这说明15年之内的大部分教师不可能成为研究型教师。所以我们在教师成长当中,把所有教师的目标都要定位于成为研究者,都要成为反思型教师是没有必要的。怎么办?我们还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