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工程4.1生态工程及其原理课后作业苏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21:26: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章 生态工程 第一节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

2.某林区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

A.系统学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工程学原理

解析:题干指出,单一品种的马尾松林不稳定,易受破坏。物种多而繁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B

3.下列哪种措施不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A.秸秆还田 B.大量施用有机肥 C.作物秸秆等残留物作燃料

D.采集河泥作肥料

解析:在稳定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中,是不会有废弃物和污染物产生的。因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上一个环节产生的废料,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使用河泥或其他有机肥,就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废弃物,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秸秆燃烧挥发掉大量的能被作物利用的成分,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浪费和环境污染。 答案:C

4.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 ) A.整体性被破坏 B.系统性被破坏 C.失衡和破坏

D.物种多样性被破坏

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所能承载的最大容量,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答案:C

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解析: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答案:B

6.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生长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C项中漏掉了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答案:C

7.“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

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 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稻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等。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D

8.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解析:生态农业模式,需要进一步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项A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选项B对物质循环再生进行进一步阐述;选项C与能量多级利用提高利用率矛盾;选项D在物质循环再生的基础上,阐述了“污染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