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间距探讨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2 19:23: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日照间距探讨——以锦州为例

戚江 黄新

【摘要】 从日照间距问题的由来,并分析原因,继而对高层建筑的间距系数问题和《规范(2002版 )》中有效日照时间带的划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得出应以间距控制为主、测光为辅的结论。

【关键词】 日照间距 高度角采光 方位角采光 有效日照时间带 现在日照问题越来越成为规划设计和管理领域的核心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化过程加快但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的竞争日趋激烈、政府的严格依法行政、民众的法制维权意识增强以及居住区规划设计市场放开等背景下,居住区日照采光问题尤为突出。

1、日照间距问题的由来

目前,我国有关日照采光方面的主要依据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以下简称《规范(2002版 )》)。在第5条根据不同的气候区分别规定了大寒日或冬至日的不同日照时数。

在2000年以前,以多层住宅为主的时代,住宅基本都以高度角采光,因此各地都以日照间距系数作为建筑日照间距控制的唯一依据,即日照间距系数法。在《规范(2002版 )》第2.0.18 条规定:日照间距系数(i)是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L)与遮挡房屋檐高(H)的比值,即i=L/H。各地通过正午日照影长率推导出当地最小日照间距系数,来确定日照间距的最小距离,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由于日照间距系数法直观、易懂,且便于管理,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建筑间距控制的主要方式,已经普遍被百姓和社会各界接受并认同。在锦州,以前一直执行1.5倍间距系数,虽然6层住宅的一层在大寒日是满足不了国家规范规定的日照时数2小时标准的,但由于一楼售价本来就低,已经将挡光的因素考虑在内,老百姓都能接受,因此只要间距系数够,就基本没有争议。 图1

2000年以后,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在土地资源紧缺条件下,高层建筑日照间距已不能完全按多层的日照间距系数来进行控制,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层建筑一般面宽与高度相比较窄,可以利用方位角采光,比单纯高度角采光增加进光机会;二是如果仍按以前的间距系数规划高层建筑,则容积率与多层住宅相差无几,而高层建筑的造价比多层提高不少,就失去了建设高层建筑的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脑软件精确计算一幢建筑物对另一幢建筑日照影响的方法,即日照间距软件分析法应用越来越广泛,软件分析法能准确分析建筑是否满足国家规范的日照时数,按道理是更科学和

图2

准确了。但实际应用中,却争议与纠纷不断。

2、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软件分析虽然准确,但不直观,普通百姓不容易看懂,因此多持怀疑态度。

(2)、不同的软件所采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都有所不同,造成结果不尽相同。操作人员的技术高低,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3)、越高的建筑影响的范围越广,100米高的建筑甚至能影响到800米,在锦州的早8点和下午4点,太阳高度角为7.193°,这时日照影长达到792米。意味着,在离这栋高层700米左右规划建筑,要精确计算采光情况,应考虑这栋100米建筑的日图3 照影响。所以要极其准确的测定建筑的挡光情况,需要测定范围广大的建筑综合挡光情况,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见,绝对精确难以做到。

(4)、完全按软件分析来确定高层住宅的间距对土地的合理和公平利用是不利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图1):一栋多层板式住宅南侧只建设一栋窄面宽高层建筑时,由于高层两侧建筑很低,高层的阴影只是一条,随着太阳的移动由西向东在住宅的每一扇窗户扫过, 每个窗户被遮挡的时间很短。所以即使高层建筑距离住宅很近, 由于两侧的阳光可以照射进住宅, 住宅采光效果仍然令人满意。但是建设两栋高层时, 住宅采光效果就很不理想(图2),但由于有一侧可以进光, 住宅仍然有可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采光要求。但再建设第三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为要满足多层住宅的采光要求,会遇到太多的限定,甚至极有可能无法建设(图3)。这样在同一个区域,并列的三块地, 先期建设的两栋高层建筑,使第三块地再建设高层的权利受到限制甚至剥夺,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针对(1)、(4)条,很多地方制定了地方法规,规定了高层住宅间的最小间距和间距系数,通过双控的方法即能使老百姓看懂,又能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利用。但高层建筑的间距系数都是凭经验制定,是否科学,是否有规律可循,这是下面笔者重点论述的问题。针对第(2)条,很多专家学者都提过这方面建议,建议国家对从事日照分析单位的软件、硬件及从业人员的专业、职称、素质和职业道德等作出规定,对日照分析单位进行资质管理,并对日照分析报告进行审查,在这里就不赘述了。针对第(3)条,主要是规范中有效日照时间带的划分问题,北方地区大寒日早8点和下午4点,太阳高度角普遍较低,能否根据南北方气候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有效日照时间带,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类似建议,笔者在下面也将详细论述。 3、高层建筑的间距系数问题。

对于多层建筑的间距系数,是高度角采光,因此基本没有异议。高层建筑因为可以利用方位角采光,所以人们觉得无法确定合理的间距系数,只能凭经验估计。在《锦州市建筑间距、住宅日照、建筑退让管理规定》(2011)里,第十条规定“高层建筑……当建筑高度与建筑宽度之比大于1.2时,建筑间距按宽度系数和高度系数计算……宽度系数不得小于1.1,且高度系数不得小于0.7。”即高层建筑的宽度足够窄时,南北两栋高层建筑最近可达到0.7倍,即100米住宅可做到70米间距,50米住宅(17层,也是目前锦州比较常见、也比较受欢迎的住宅高度)最低可达35米间距。35米间距肯定是太近,于是又加了“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同时……建筑高度在40米以上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43米。”43米不知是从何而来,应该是凭经验吧。即使是43米,间距系数也

是0.86,小于1.0。

下面通过理想化的测光模型来分析高层建筑的间距系数,该模型是在足够多的排数,而且每排足够多的建筑情况下,当排数过少时和每排建筑过少的情况下建筑可能完全依赖方位角采光,而使得间距过近,反映不了高层建筑的真实采光情况。如(图4)是4排50米高住宅楼,在完全满足锦州市大寒日一小时的测光情况,每个建筑都宽45米,进深12米,建筑山墙间距20米,建筑南北间距50米。我们把所有建筑编号,共有18号建筑。以2号建筑中间一层窗台A点作为测试点,该点获得的大寒日一小时采光是通过6号建筑与5号、7号建筑山墙间的楼空得到的,分别是上午9点43分到10点26分和下午13点34分到14点17分,各采光43分,共采光1小时23分(由于2号建筑一层窗台的各点采光时间都不一样,最低都要满足1小时,而A点并不是采光时间最短的,所以A点采光超过1小时)。从测光图可看出,A点得到的采光虽然是通过第二排楼空, 也就是方位角采光的,但仍需从第三排楼楼顶采光,就是10号、12号楼顶,仍然是高度角采光,与多层建筑的不同就是不通过正午高度角采光,而是通过上午和下午的某个时间段的高度角采光。意味着,高层建筑间的间距系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A点,

图4 满足大寒日一小时测光情况

9点43分太阳高度角最低,应穿过12号楼顶。我们进行如下计算,A点与11号楼底层窗台B点垂直距离50×2+12=112米,9点43分方位角是-34.4°,计算出A点与12楼底层窗台C点(A点与C点的连线即9点43分方位角方向水平投影)的距离为135.74,设置C点对应的12楼屋顶点为C'点,计算出C'点与A点的高度角为20.22°,而锦州9点43分太阳的高度角是20.85°,结果十分相近。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高层建筑实际上还是通过高度角采光的,只不过不是通过南面第一排,而是第二排,或者第三排,归根